感春十三首

寒池冬不流,落叶塞泉罅。
东风日夕来,春色到山舍。
杖藜遶东溪,流水清可架。
叠石引之来,潺潺到深夜。
平栏朝可监,倒影见亭榭。
清风起修篁,翠鸟亦来下。
天和人意舒,春暖景物姹。
歌此濯缨诗,尘埃欲高谢。

作品评述

《感春十三首》是宋代张耒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寒池冬不流,
The cold pond does not flow in winter,

落叶塞泉罅。
Fallen leaves block the spring crevices.

东风日夕来,
The east wind comes day and night,

春色到山舍。
Bringing the colors of spring to my mountain dwelling.

杖藜遶东溪,
I lean on my staff and walk around the East Creek,

流水清可架。
The flowing water is clear and can be used as a mirror.

叠石引之来,
Piling up stones to guide its flow,

潺潺到深夜。
It murmurs through the deep night.

平栏朝可监,
Standing by the fence, I can overlook the morning,

倒影见亭榭。
And see the inverted reflections of pavilions and terraces.

清风起修篁,
The gentle breeze stirs the tall bamboos,

翠鸟亦来下。
And the emerald birds come and perch.

天和人意舒,
The harmony between heaven and human hearts,

春暖景物姹。
Brings warm spring scenes.

歌此濯缨诗,
Singing this poem to wash away the dusty worries,

尘埃欲高谢。
The dust and worries are about to dissipate.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来临时的景象。诗人观察到冬天里寒池被冻结,落叶堵塞了泉眼,但随着春风的吹拂,春色逐渐来到了山舍。诗人倚着拐杖绕着东溪散步,流水清澈见底,他叠起石头引导水流,潺潺的声音持续到深夜。早晨,站在平栏边,可以俯瞰整个景色,倒影中可以看到亭榭的景象。清风吹动修长的竹子,翠鸟也来停歇。天地间的和谐使人心舒畅,春天的暖意融入到景物之中。诗人歌唱着这首诗,洗涤尘埃般的烦忧,尘埃逐渐消散。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中的寒池、落叶、东风、春色等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到来和自然界的变化。诗人运用描写细节的手法,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相结合,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景色的赞美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诗人以自然景物为媒介,表达了人与自然的融洽和心灵的宁静。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尘世烦忧的抛却,追求内心的宁静和洗涤。整体氛围清新秀丽,给人以愉悦和舒适的感受。

作者介绍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诗词推荐

良时光景长虚掷,壮岁风情已暗销。忽忆同为校书日,每年同醉是今朝。

汉江千里清溶溶,惟此南夏奠其中。因山为城峙险固,一国形胜何高雄。嶷然巨首名曰岘,回压面势尊且崇。东扼迅流疑引翼。西峙群阜如盘龙。嵚巇峻拔不可拟,绝岸万丈凌长空。下阚澄潭迥无际,旁睨比屋几可封。天意造物岂虚设,控蛮镇楚舒隆隆。自昔登憩且非一,此山振动惟羊公。

明日一百五,春风余几何。愁随新火出,病忆故人多。草色墙阴合。花香宿雨和。耿怀殊不寐,终夕扣壶歌。

忆从湘浦遇琼仙。解佩是何年。冰姿不许铅华污,淡凝妆、风度飘然。长伴霜前青女,来寻月下婵娟。一尘难染净娟娟。独立晚风前。黄冠翠袖殊清雅,误思凡、谪向江边。*弟梅兄是侣,桃娇杏冶空妍。

本是住林深,浮云载出林。蹒跚多病脚,邂逅十年心。破鼓饥甘饭,残镫老醒吟。我来相访外,梅竹是知音。

东阳四载,但好事、一一为民做了。谈笑半闲风月里,管甚讼庭生草。瓯茗炉香,菜羹淡饭,此外无烦恼。问侯何苦,自饥只要民饱。犹念甘旨相违,白云万里,不得随昏晓。暂舍苍生归定省,回首又看父老。听得乘崖,交章力荐,道此官员好。且来典宪,中书还二十四考。

一曲朱栏倚绿杨,叶家楼阁本寻常。曾看万国来佳丽,不信当年驻帝皇。花绕香云还五色,草和秋露但斜阳。江南江北无穷恨,八骏原谁驭穆王。

毡芋凝酥敌少城,土薯割玉胜南京。合和二物归藜糁,新法侬家骨董羹。

少年妄作功名想,说着长安喜欲狂。多病年来怕奔走,却思云壑置藤床。

塞北风尘暗,江南道路赊。上皇犹在虏,贱子敢思家。岁去人空老,天寒日易斜。不堪千古恨,抚剑独兴嗟。

玉颊妆台人道瘦。一日风尘,一日同禁受。独掩疏栊如病酒,卷帘又是黄昏后。六曲屏前携素手。戏说分襟,真遣分襟骤。书札平安君信否?梦中颜色浑非旧。

阑干独倚天涯客。心影暗凋风叶寂。千山秋入雨中青,一雁暮随云去急。霜花强弄春颜色。相吊年光浇大白。海烟沈处倒残霞,一杼鲛绡和泪织。

是心如维斗,万物所取正。蒙之以微云,孤光更渊靓。

六朝千古台城路,伤心几番兴废。形胜空存,繁华暗老,举目江山还异。风尘万里。柰迁客驱驰,去程迢递。故旧相望,雁边消息缈难寄。春风凤皇台上,转蓬回首处,应叹身世。江总情深,陈琳檄倦,投老竟成归计。斜阳某水。且净洗缁衣,任休行李。只怕东山,兴来还又起。

水禽渡残月,飞雨洒高城。华堂对嘉树,帘庑含晓清。拂镜整危冠,振衣步前楹。将吏俨成列,簿书纷来萦。言下辨曲直,笔端破交争。虚怀询病苦,怀律操剽轻。阍吏告无事,归来解簪缨。高帘覆朱阁,忽尔闻调笙。

只此沉仙翼,瑶池似不遥。有声悬翠壁,无势下丹霄。净濑烟霞古,寒原草木凋。山河几更变,幽咽到唐朝。

皎皎空中石,结茅俯青溪。鱼游新月下,人在小桥西。入室倾尊酒,逢春信马蹄。因依如可就,筇竹正堪携。

山中无历日,不知冬已交。起行视林园,草木如半凋。黄花独何为,亭亭有余高。俯不愧转蓬,仰何羡凌霄。当其杂众芳,开落真谩劳。岂若稍退步,坐阅枯与焦。建中方死苏,元嘉乃终陶。二老盖岿然,所历匪一朝。

阴风振寒郊,猛虎正咆哮。徐行出烧地,连吼入黄茅。壮士走马去,镫前弯玉弰。叱之使人立,一发如铍交。悍睛忽星堕,飞血溅林梢。彪炳为我席,膻腥充我庖。里中欣害除,贺酒纷呶号。明日长桥上,倾城看斩蛟。

故山千里几时回,又见初阳动琯灰。酒不逢人还易醉,诗如得句偶然来。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