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清姚燮的《回思八章(其一)》
拼音和注音
huí sī xiù fǔ mì qióng kē , zhí zhú huāng shān biàn wèi luó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踯躅:徘徊不前的样子。汉.秦嘉〈赠妇诗〉三首之二:「临路怀惆怅,中驾正踯躅。」《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一三.古辞.焦仲卿妻》:「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
荒山:人迹罕至的山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原诗
回思袖斧觅琼柯,踯躅荒山遍罻罗。
马历太行知陆坦,花经狂雨识风和。
渐师素女谙丹鼎,莫怅黄姑隔绛河。
但愿广寒八万户,清辉不蚀照姮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