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和

老态龙钟雪满头,黄花招我对清秋。
东篱幸可安吾土,南服何堪典此州。
莫忆风巾游汉渚,早呼雨笠访沧洲。
明年把酒知何处,预约家僮酿景蚁浮。

作品评述

《自和》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年老的形象,他的头上洒满了白雪,但他仍然心怀豪情。秋天的清凉吸引着他,他被黄花招呼着,似乎在告诉他要欣赏秋天的美景。

诗中提到的东篱可能是指诗人的家,他庆幸自己能够安居在这片土地上。而南服可能指的是诗人的职位或责任,他在这个州任职,却不知如何典礼南服的责任。

诗人告诉我们不要忆起他曾经风尘仆仆的往事,不要忆起他曾经四处游历过的汉渚和沧洲。他早已过去,现在正是寻求宁静的时候。他期待明年时,他要找个地方独自品尝美酒,享受生活。他已经预约了家中的仆人,准备酿造一种特殊的酒,名为“景蚁浮”。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岁月流转的思考。诗人以自然景物为引子,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安宁生活的追求。通过对诗中景物的描绘和诗人的自我表白,诗词传递出深邃的哲理和情感,使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一种宁静与豁达,引发共鸣。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天末商飙起,家家闻捣衣。砌虫经候响,篱豆及秋肥。自是机心息,宁知世事违。邻僧有高致,日暮扣岩扉。

智力区区不为身,欲将何物助强秦。只应埋没千秋后,更足诗人发冢人。

吾道悠悠,忧心悄悄,最无聊处秋光到。西风林外有啼鸦,斜阳山下多衰草。长忆商山,当年四老,尘埃也走咸阳道。为谁书到便幡然?至今此意无人晓。

月出山疑欲雪,夜凉天易成秋。老去还能觅句,兴来何必登楼。

邻曲有米当共舂,何至一旦不相容?为善何尝分士农,尧民皆当变时雍。

苦雨何其久,山乡化水乡。月余沈碓硙,天半起帆樯。孰不思神禹,畴能饷子桑。溺饥非己责,愁绝望朝阳。

泥黦棕鞋雨垫巾,闲游又送一年春。长歌聊对圣贤酒,羸病极知朝暮人。废堞荒郊闲吊古,朱樱青杏正尝新。桃源自爱山川美,未必当时是避秦。

安乐窝中诗一编,自歌自咏自怡然。陶鎔水石闲勋业,铨择风花静事权。意去乍乘千里马,兴来初上九重天。忺时更改三两字,醉后吟哦五七篇。直恐心通云外月,又疑身是洞中仙。银河汹涌翻晴浪,玉树查牙生紫烟。万物有情皆可状,百骸无病不能蠲。命题滥被神相助,得句谬为人所传。

门外黄尘尺放深,痴儿抵死竞浮沈。谁知一寸茅檐日,天付闲人值万金。

宦名生事日悠悠,问道参禅已的头。自笑攀缘犹未断,每逢佳处即迟留。

柏根翻动一炉香,白足高僧礼梵王。还了十方行脚债,却来山顶放圆光。

去岁乘轺出上京,军机旦暮促前程。狂花野草途中恨,春月秋风剑外情。愁见瘴烟遮路色,厌闻溪水下滩声。不辞醉伴诸年少,羞对红妆白发生。

西津江口月初弦,水气昏昏上接天。清渚白沙茫不辨,只应灯火是渔船。

玉露金风喜乍凉,紫茎绿叶荐秋芳。今年最好中秋月,更着秋兰月下香。

叶带春姿如泼澱,花多秋色似凝酥。怳疑鹭立清波上,只欠渔舟凑画图。

休说江西西路行,东来骨瘦却诗清。恐缘桂玉疏云子,敢对溪山唤麴生。

我居大泽中,一舟不可无。短篷挟两桨,疾若波中凫。来往菰芦村,按行瓜芋区。浮家亦可乐,何必爱吾庐。

数年闲作园林主,未有新诗到小梅。摘索又开三两朵,团栾空绕百千回。荒邻独映山初尽,晚景相禁雪欲来。寄语清香少愁结,为君吟罢一衔杯。

君如梁上燕。妾如手中扇。团团青影双双伴。秋来肠欲断。秋来肠欲断。黄昏泪眼。青山隔岸。但咫尺、如天远。病来只谢傍人劝。龙华三曾愿。龙华三曾愿。

洪光高阁杳林端,缭绕双过锦绣鞍。晓日乍开仙阙曙,春云犹弄上方寒。窗中猿堕青天影,树里人行赤玉栏。已分息机甘晏寂,长安风雾任漫漫。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