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贾岛无可

却到京师事事伤,惠休归寂贾生亡。
何人收得文章箧,独我来经苔藓房。
一命未沾为逐客,万缘初尽别空王。
萧萧竹坞斜阳在,叶覆闲阶雪拥墙。

作品评述

伤贾岛无可,毁至京师伤心事。惠休已归于寂寞,贾生也已逝去。有谁能够承继他们的文章,只有我来到这苔藓长满的房间。我一生追求却始终没有得到,万缘都已逐渐消散,只剩下空荡荡的王朝。竹坞中的萧萧之声在斜阳下,叶子覆盖着安静的台阶,雪拥住了围墙。

诗词中的“伤贾岛无可”,指的是诗人对贾岛逝去感到无限惋惜与伤感,“惠休归寂贾生亡”的意思是指刘惠休已经安顿下来,而贾岛却已经去世,再也不能与他相见了。诗词表达了诗人对于贾岛的思念之情,以及自己对于追求文学的苦闷与无奈。

这首诗词以贾岛的逝去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于贾岛的怀念之情。诗人以身处京师的景象来衬托自己的孤寂与无奈,突出了自己与贾岛的对比。诗中用“何人收得文章箧”一句来表达诗人对于贾岛文学价值的赞美与敬仰,反衬出自己的平庸与无能。最后两句描绘出了萧萧竹坞、叶覆闲阶的静谧景象,以对比出诗人内心的愁苦与寂寞。

整首诗意写得深沉而凄美,通过对贾岛逝去的悼念表达了对于才华横溢的文人的敬爱之情。同时,诗人也抒发了自己对于文学追求无果的苦闷之情。通过意象的描绘,诗人成功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对于逝者的怀念之情,给人以思索和感伤的余韵。

作者介绍

李郢,字楚望,长安人。大中十年,第进士,官终侍御史。诗作多写景状物,风格以老练沉郁为主。代表作有《南池》、《阳羡春歌》、《茶山贡焙歌》、《园居》、《中元夜》、《晚泊松江驿》、《七夕》、《江亭晚望》、《孔雀》、《画鼓》、《晓井》等,其中以《南池》流传最广。

诗词推荐

楚岸青枫树,长随送远心。九江春水阔,三峡暮云深。气调桓伊笛,才华蔡琰琴。迢迢嫁湘汉,谁不重黄金。

春节

翠岭香台出半天,万家烟树满晴川。诸僧近住不相识,坐听微钟记往年。

春节

用心何况两衙间,退食孜孜亦不闲。压酒晒书犹检点,修琴取药似交关。笙歌入夜舟中月,花木知春县里山。平叔正堪汤饼试,风流不合问年颜。

春节

青天月出几上,白日云生杖头。矫迹不因人避,过桥每着花留。

春节

食杞何须慕陆,采薇未用夸夷。别有寒潭秋蕊,能留鹤发松肌。

春节

韶山秀拔江清写,气象还能出搢绅。当我垂髫初识字,看君挥翰独惊人。邮签忽报旌麾入,斋合遥瞻组绶新。握手更谁知往事,同时诸彦略成尘。

春节

园柳发新荑,官居雪尚壅。君喜持报春,衰意非旧勇。芳菲即可插,余发惭种种。

春节

阌乡右邑有吾亲,河上茅亭结构新。五老分明为北里,三峰咫尺是西邻。儿孙不厌闲游客,鸥鹭偏谙醉主人。彼此眠云相隐梦,从今应更往还频。

春节

泠泠一带清溪水,远派□通历阳市。涓涓出自碧湖中,流入楚江烟雾里。

春节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春节

渺山城故苑,烟横绿野,林胜青油。甚相思只在,华清泉侧,凝碧池头。故人念我何处,堕泪水西流。念寒食如君,江南似我,花絮悠悠。不知身南北,对断烟禁火,蹇六年留。恨听莺不见,到而今又恨,睍完成愁。去年相携流落,回首隔芳洲。但行去行来,春风春水无过舟。

春节

六月不雨旸乌骄,飞蝗更剪深田苗。农夫抱衾覆一亩,背裂口焦如火烧。农夫农夫莫怨怒,更有无田可耕处。昨日长淮禾稻区,白骨成堆今莫数。金缯百万去安边,城壁不修唯坏垣。人言犬羊盟誓坚,我愿夏日长如年。

春节

本来无闷可消除,生死穷通一任渠。若到于今更排遣,读书何处是工夫。

春节

直哉十寻干,亭亭无附枝。纡哉独纵肆,蟠据何离奇。垂髯郁千霜,蛟臂犀兕皮。揉刚为谦屈,至高而听卑。攀玩凡几曲,凛冽英雄姿。杰桌矧尚同,摆落造物为。进乎绳纆外,诡异有所施。激耳奏竽瑟,超世腾龙螭。横秋老气逸,轶材那绁羁。高可容冠舆,清甚生泠颸。先容器万乘,爱身

春节

吾生已是三分过,此地胡为一纪留。万事无心偶然耳,久将身世付浮休。

春节

密雪谁人巧拟盐,初飞仍带雨廉纤。夜吹玉笛满浮酒,晓看遥山高卷帘。方积银杯翻过马,欲销冰箸插疏檐。不堪时傍潘安鬓,华发朝来觉骤添。

春节

岳阳三伏正炎蒸,爽气凄风见未曾。白浪蹴天楼欲动,当时恨不到黄陵。

春节

三春弸兮,中气彭兮。季于孟仲,和之精兮。至精收蒸,天相大明。公生京京,集春之成。

春节

八角亭中天似水,七言城里夜未央。主人解榻贤材馆,门客避堂上下床。籁寂寂时星历历,泉涓涓处山苍苍。主人门客皆觞咏,羽扇纶巾独篆香。

春节

谁云骑马似乘船,摇曳中流即水仙。香绣几屏波底影,烟绡千幅望中天。

春节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