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林寺二首

宝林连上刹,独觉佛中尊。
石室真身隐,苔碑胜迹存。
空门留法嗣,俗舍有闻孙。
晴雨从民欲,枌榆万古恩。

作品评述

诗词:《宝林寺二首》

宝林连上刹,独觉佛中尊。
石室真身隐,苔碑胜迹存。
空门留法嗣,俗舍有闻孙。
晴雨从民欲,枌榆万古恩。

中文译文:
宝林与塔相连,独具觉悟的佛中形象。
石室里真身隐匿,苔藓覆盖的碑牌保存着功德迹象。
空门留下了佛法传承,俗世房舍中也传颂有闻孙(佛教徒)。
晴雨应民意,枌榆树永远怀恩处。

诗意分析:
这首诗写的是宋代诗人宋日隆游览宝林寺的所见所感。宝林寺是一座佛教寺庙,宝林与塔相连,显示了佛法庄严的气势和超脱尘俗的精神。作者称宝林为“独觉佛中尊”,赞美了其具有觉悟和圣洁的特质。接下来,作者提到石室中真身隐匿,苔藓覆盖的碑牌保存着宝林寺的历史迹象,以此表达了对宝林寺历史悠久和功德迹象的赞美。然后,作者提到空门留下了佛法传承,并且俗世房舍中也有佛教徒从中学习和传承佛法,突显了佛教的普及和教化功效。最后,作者以“晴雨从民欲,枌榆万古恩”一句表达了宝林寺对民众利益的关心和永恒的恩泽。

赏析:
这首诗通过写景的手法,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在宝林寺的所见所感。诗中除了描绘了宝林寺独具特色的形象和保存的历史迹象外,还突出了佛法的传承和普及,以及佛教对于人民福祉的关心。整首诗意境深远,意蕴丰富,展现了佛教寺庙的庄严和对人民生活的温暖关怀,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诗词推荐

秋水芙蓉幕,时闻啸诺歌。簿书精力尽,台省故人多。别酒禁愁得,交情奈久何。怀君四德信,廉正复谦和。

身在半天贪进步,脚离实地骇旁观。愈悲登华高难下,载却寻橦险不安。

乡关不再见,怅望穷此晨。山烟蔽钟阜。水雾隐江津。洲渚敛寒色,杜若变芳春。无复归飞羽,空悲沙塞尘。

我有数顷田,读书尽岁暮。苟无饥渴态,不必羡华富。人生苦嗟卑,待日不可度。不思羲和车,去去岂反顾。闭门十年间,青云半尘土。光荣能几时,悔吝已莫数。所以五柳公,陶然乐贫窭。彼有五男儿,岂有后日虑。

雨馀山石洗孱颜,卧虎蹲羊各自闲。杖屡贪穿秋色好,不知衣惹藓痕斑。

淇上有寡妇,始慕宋共姬。食贫以自守,笑诮怀猜疑。忽为盗所污,放僻靡不为。昔为淇妇宗,今为淇妇嗤。可怜困思反,不如贸丝儿。

枉看平生多少书,分明便是蠹书鱼。万签过眼还休去,一字经心恰似无。急读何如徐读妙,共看更胜独看渠。麴生冷笑仍相劝,惜取残零觅句须。

丰城宝剑忽飞去,玉匣灵踪自此无。天外已空丹凤穴,世间还得二龙驹。百年飘忽古无奈,万事凋零今已殊。惆怅西州文学老,一丘空掩蜀山隅。

学书池上一双鹅,宛颈相追笔意多。皆为涪翁赴汤鼎,主人言汝不能歌。

郑广有诗上众官,文武看来总一般。众官做官却做贼,郑广做贼却做官。

平津东阁在,别是竹林期。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门随深巷静,窗过远钟迟。客舍苔生处,依依又赋诗。

风劲入平林,扫尽一林黄叶。惟有长松千丈,挂娟娟霜月。使君和气动江城,疑是芳菲节。忽到小园游戏,见南枝如雪。

我是柘枝娇女。□□多风措。□□□、□住深□,妙学得柘枝舞。□□头戴凤冠,□□□纤腰束素。□□遍体锦衣装,来献呈歌舞。

淮叶缤纷,江烟浓淡,别尊同倒寒晖。未逢春信,霜露惹征衣。往事元无是处,无须待、回首知非。春鹃语,从来劝我,常道不如归。家山,何处近,江楼帘栋,夕卷朝飞。问西江笋蕨,何似鲈肥。且置华胥旧梦,忘言处、千古同时。君知我,平生心事,相契古来稀。

适轩新开非华饰,为爱情凉消暑湿。景象各般何处来,尘埃一点应难入。蒲团禅版静沉沉,松韵竹风常龚龚。香断炉寒坐夜深,苔墀月满无人立。

细玉罗纹下碧霄,杜门颜巷落偏饶。巢居只恐高柯折,旅客愁闻去路遥。撅冻野蔬和粉重,扫庭松叶带酥烧。寒窗呵笔寻诗句,一片飞来纸上销。

暂诣高僧话,来寻野寺孤。岸花藏水碓,溪竹映风炉。顶上巢新鹊,衣中得旧珠。谈禅未得去,辍棹且踟蹰。

春江泼天明,萧寺踞山坞。荒阶下鸟雀,古木飒风雨。答行古苔花,徙倚望江渚。日暮山更寒,檐头铃自语。

云洒清江江上船。一钱何得买江天。催短棹,去长川。鱼蟹来倾酒舍烟。

洪崖仙裔,接武浮丘袂。佩玉长裾下尘世。东寻山水,独抱一琴来锦里。不犯人间宫祉。城山堂宇静,百丈楼高,湖海元龙浩然气。初度启初筵,昼永堂垂,笙鹤铿、轰出云际。问雅乐、何时献三雍,待汉殿明年,日长风细。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