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人

别後休论信息疏,仙凡自古亦殊途。
蓬山路远人难到,霜柏威高道转孤。
旧赏未应忘楚国,新诗闻已满皇都。
谁怜泽畔行吟者,目断长安貌欲枯。

作品评述

《赠人》是苏轼(字子瞻)的一首诗,描述了他离别后的心情和对自己在文学道路上的坚持。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别后休论信息疏,
仙凡自古亦殊途。
蓬山路远人难到,
霜柏威高道转孤。
旧赏未应忘楚国,
新诗闻已满皇都。
谁怜泽畔行吟者,
目断长安貌欲枯。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苏轼离别后的思念之情,他谦虚地说自己的文采可能有些生疏,而世人的境遇无论是仙人还是凡人,自古以来都是各有不同的道路。他所处的蓬山之路遥远,很难有人能到达,他孤独地行走在这条高耸的道路上。他并没有忘记过去在楚国受到的赏识,而他的新诗已经传遍了皇都。然而,谁会同情并欣赏那些在泽畔行走吟唱的人呢?他觉得自己在长安的容貌已经快要枯槁了。

赏析:
《赠人》是苏轼创作于宋代的一首诗,通过自述离别后的心境,展现了诗人的孤独和对文学创作的坚持。诗中运用了不少意境的描绘,使人们能够感受到苏轼内心的忧伤和无奈。

首先,苏轼谦虚地说自己的信息传达可能有些生疏,暗示了他在离别后可能受到了某种限制,无法像过去那样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接着,他通过对仙凡殊途的描绘,表达了自己作为文人与世人之间的差异和隔阂。

其次,苏轼描述了自己所处的蓬山之路的遥远和孤独。蓬山被视为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而苏轼则置身于这条遥远的道路上,很难有人能到达。这种孤独和高耸的道路给人一种壮丽和凄美的感觉,同时也凸显了苏轼在文学道路上的孤独奋斗。

然后,苏轼提到了过去在楚国受到的赏识和新诗在皇都的传播。这表明尽管他离别后孤独寂寞,但他并没有忘记过去的荣耀,同时也说明他在文学创作上的坚持和追求。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那些在泽畔行走吟唱的人的关切和思念之情。他感叹自己在长安的容貌已经快要枯槁,暗示了他在离别后的困境和沧桑。这一句表达了对自己困境的无奈和对那些在艰难境地中仍在创作的同道的同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语言表达了苏轼离别后的孤独和对创作的执着,同时也反映了文人在世俗世界中的无奈和追求真理的坚持。诗中运用了意境描绘和隐喻手法,使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因有感於孤山,为赋此调一白受春知。独爱老来,疏瘦偏宜。古月黄昏,许松竹相依。晕藓枯搓半折,影浮波、渴龙倒窥。岁华凋谢,水边篱落,雪后忽横枝。百花头上立,且休问、向北开迟。老了何郎,不成便无诗。惟只有、西州倦客,怕说著、西湖旧时。难忘处,放鹤山空人未归。

静室颐神,宁心默运,内观一点真阳。洞虚豁朗,焕焕透明堂。照见虚空法界,先天地、独立无双。三光秀,圆明实相,浩劫应时长。回头谁问己,眼前顼著,不用思量。自然契道,物我两俱忘。唯有清风皓月,通神化、无极之光。升玄路,混元一*,拍塞遍诸方。

些儿柄靶天来大。闷损也、还知麽。共伊合下、深盟厚约,比望收因结果。这好事、难成易破。到如今,彼此无那。终日行行坐坐。未曾识、展眉则个。若还不是、前生注定,甚得许多摧挫。去你行、有甚罪过。送一场、烦恼与我。

注矢寂不动,澄潭晴转烘。下窥见鱼乐,怳若翔在空。惊羽决凝碧,伤鳞浮殷红。堪将指杯术,授与太湖公。

众客喧哗发酒狂,逡巡密雪自飞扬。莫嫌作赋无枚叟,且喜延宾有孝王。雪花如掌堕阶除,剧饮时看卧酒壶。半夜琼瑶深没膝,欲归迷路肯留无。竹裹茅庵雪覆檐,炉香蔼蔼著蒲帘。欲求初祖安心法,笑我醺然已半酣。

岧峣丹阙六龙飞,浩荡鸿私下九围。花结初颁红锦帙,宝香新拜绿荷衣。未曾贺剌周闾里,又报升柴享禁闱。千岁几番蒙帝泽,一年两度被恩辉。

入道脱似,我道不似。口少四方,眉欠八字。不是普丰清上人,定应唤作王蛮子。

老去难禁数别离,一樽春酒为谁悲。绿杨深院花飞处,只有东风独自知。

蜘蛛作网秪愁疏,密了还遭小雨余。漏却飞虫浑细事,无妨网得万真珠。

逆浪故相邀,菱舟不怕遥妾家扬子住,便弄广陵潮。

露泣新芽九节筇,芽如雀舌节如龙。烹来习习风生腋,拄上罗浮第一峰。

迟日芳郊路,寒暄气已分。共寻茅屋趣,一醉竹光云。蕴藉潘怀县,清修郑广文。衰迟亦何幸,并得友多闻。

南山奕奕通丹禁,北阙峨峨连翠云。岭上楼台千地起,城中钟鼓四天闻。旃檀晓阁金舆度,鹦鹉晴林采眊分。愿以醍醐参圣酒,还将祇苑当秋汾。

堂堂春将去,好花如款留。荼醾蔓层雪,芍药欹重楼。金沙插架富,蕙香转林幽。我欲助送之,飞絮漫天愁。

昔日寻春地,今来感◇华。人行已荒径,花发半枯槎。高榭林端出,残阳水外斜。聊持一◇酒,徙倚忆天涯。

喜与水云会,甘与水云同。云屯水聚处,塞破太虚空。

龙池初出此龙山,常经此地谒龙颜。日日芙蓉生夏水,年年杨柳变春湾。尧坛宝匣馀烟雾,舜海渔舟尚往还。愿似飘飖五云影,从来从去九天关。

德积千门后必昌,孙枝此日果储祥。休夸注水生麒骥,自度丹山产凤凰。蓬矢桑弧今已举,犀钱玉果孰能忘。寒荄久荷沾濡赐,更藉春风为发扬。

镜湖一何清,稽山一何高;浙江百里远,夜枕闻惊涛。子胥死吴下,千载无人豪。遗魂招不来,我欲续楚骚。

曰范村,梅开雪落,竹院深静,而石湖畏寒不出,故戏及之疏疏雪片。散入溪南苑。春寒锁、旧家亭馆。有玉梅几树,背立怨东风,高花未吐,暗香已远。公来领略,梅花能劝。花长好、愿公更健。便揉春为酒,翦雪作新诗,拚一日、绕花千转。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