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十四日夜微雪明日早往南溪小酌至晚

南溪得雪真无价,走马来看及未消。
独自披榛寻履迹,最先犯晓过朱桥。
谁怜破屋眠无处,坐觉村饥语不嚣。
惟有暮鸦知客意,惊飞千片落寒条。

作品评述

诗词:《十二月十四日夜微雪明日早往南溪小酌至晚》

十二月十四日夜微雪明,明日早往南溪小酌至晚。
南溪得雪真无价,走马来看及未消。
独自披榛寻履迹,最先犯晓过朱桥。
谁怜破屋眠无处,坐觉村饥语不嚣。
惟有暮鸦知客意,惊飞千片落寒条。

中文译文:
十二月十四日的夜晚微雪明亮,明天早晨我将前往南溪,小酌至晚。
南溪得到的雪是无价之宝,我骑马前来观赏时,雪尚未消融。
我独自一人穿过丛林,寻找着留下的足迹,最先迈过朱桥。
谁会同情我破旧房屋中无处可眠,坐着感觉到乡村的饥荒声不喧嚣。
只有暮鸦明白我作为客人的心意,惊飞起来,落下千片寒条。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苏轼在宋代写的,表达了他在十二月十四日夜晚微雪时的感受和思考。诗中描绘了他前往南溪观赏雪景的情景,以及他对于乡村贫困和自身处境的感慨。

首先,苏轼赞美了南溪得到的雪,将其比喻为无价之宝,显示出他对大自然美景的赞叹之情。他骑马前来观赏时,雪还未消融,显示了他对雪景的及时把握和对美的敏感。

然后,苏轼独自一人穿过丛林,寻找着他自己留下的足迹,最先迈过朱桥。这里展现了他对于个人经历和足迹的关注,也是他思考自己行走在人生道路上的意义和轨迹。

接着,诗中描绘了他所处的环境和境况。他破旧的房屋无处可眠,感受到乡村的饥荒,但这种贫困的声音却没有喧嚣起来。这里表达了苏轼对农村贫困状况的关注和同情,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最后,苏轼提到暮鸦,认为只有暮鸦明白他作为客人的心意,惊飞起来,落下千片寒条。这里通过对暮鸦的描写,表达了他在这个世界上的孤独感和对于理解者的渴望。

整首诗词展现了苏轼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个人经历和人生轨迹的思考,以及对社会现实和孤独感的反思。通过对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情感表达的糅合,这首诗词展示了苏轼独特的审美和才情。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吾诗多为海棠哦,花意依前怨不多。已拆未开浑是韵,乍浓还淡总由他。留连春色能销底,请托东风定肯麽。岂是少陵无句子,少陵未见欲如何。

灯夕筵开,人物共、英词三绝。环坐处、袖中珠玉,郢中春雪。红烛星繁销夜漏,紫霞香满催歌拍。算新年、何处不风光,三山别。云表殿,千层结。花藉锦,添明月。更浮屠七塔,万枝争发。多谢一天驱宿霭,故教三日成佳节。更何须、海上觅蓬莱,真仙阙。

坐窗雨萧萧,出户泥活活。旅食向六旬,淫霖破七八。旧新佳客断,局陋不可活。钟郎卷衔袖,诗与人秀发。诵之未数纸,骤觉阴氛豁。壮如秋涛涌,清比哀玉戛。骚人咏香草,不足供采捋。诗人深堂奥,掉臂欲排闼。应接殊不暇,愧耻那容刷。正宜长聚集。慰我抱饥渴。不见动十日,有力

潭水清见底,老僧来唤鱼。与渠同法食,持钵施斋余。

二尺书檠对影居,西风吹雪上吟须。云边月色人千里,竹裹秋声酒一壶。客思迩来红叶乱,雁声南去白云孤。季鹰自是知机者,一念莼鲈便到吴。

花无长在树,人无长在世。有花须常赏,有酒须当醉。秋霜上鬓来,春风吹不去。

寒灯耿幽暮,虫鸣清夜阑。起行望青天,明月在云端。美人隔千里,山河淼漫漫。玄云翳崇冈,白露雕芳兰。愿以绿绮琴,写作行路难。忧来无和声,弦绝空长叹。

不见遂历载,寄书宁写心。凄凉叹垂白,索寞远知音。只道成乖隔,那知遂古今。赤城何许日,云物涉难寻。

名为泉布者,无足走人间。善发难言口,能开不笑颜。償逋小续命,赒急大还丹。唯有商山老,非干买得闲。

平生未有三间屋,今岁初成百步廊。欲趁闲年就新宅,不辞暑月卧斜阳。修篁已谢前人种,甘井何妨众口尝。奔走从来成底事,安居到处漫为乡。

谁言荀羡爱功勋,年少登坛众所闻。曾以能书称内史,又因明易号将军。金沟故事春长在,玉轴遗文火半焚。不学龙骧画山水,醉乡无迹似闲云。

霜凌溪竹寒,云外叠峰峦。谁人知此意,独坐且深观。

白烟昼起丹灶,红叶秋书篆文。二十四岩天上,一鸡啼破晴云。风呼山鬼服役,月照衡薇结花。江暖客寻瑶草,洞深人咽丹霞。

安养疮痍过所亲,野人何幸预斯民。自怜枯槁无生意,遂与寒梅竞得春。

长锥散子岩岩遍,短竹扶条岁岁添。待得烹茶有松叶,不应更课木奴缣。

肚肠深,用白粘贼翳睛药,定沧海舶指南针。出智门莲化,换人鼻孔。握大慈苕箒,扫世烟尘。忘忌讳,绝疏亲。

兽中有人性,形异遭人隔。人中有兽心,几人能真识。古人形似兽,皆有大圣德。今人表似人,兽心安可测。虽笑未必和,虽哭未必戚。面结口头交,肚里生荆棘。好人常直道,不顺世间逆。恶人巧谄多,非义苟且得。若是效真人,坚心如铁石。不谄亦不欺,不奢复不溺。面无吝色容,心无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春到临春花正妩,迟日阑干,蜂蝶飞无数。谁遣一春抛却去,马蹄日日章台路。几度寻春春不遇,不见春来,那识春归处。斜日晚风杨柳渚,马头何处无飞絮。

爱君芙蓉婵娟之艳色。色可餐兮难再得。怜君冰玉清迥之明心。情不极兮意已深。朝共琅玕之绮食。夜同鸳鸯之锦衾。恩情婉娈忽为别。使人莫错乱愁心。乱愁心。涕如雪。寒灯厌梦魂欲绝。觉来相思生白发。盈盈汉水若可越。可惜凌波步罗袜。美人美人兮归去来。莫作朝云暮雨兮飞阳台。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