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辛酉大雪三首

缤纷万片打窗来,蓦趁斜风舞却回。
可怪今春寒特甚,梅花一半未曾开。

作品评述

《正月辛酉大雪三首》是宋代诗人仇远的作品,描绘了一个寒冷的春天,大雪纷飞的景象。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缤纷万片打窗来,
蓦趁斜风舞却回。
可怪今春寒特甚,
梅花一半未曾开。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正月的一场大雪,数不尽的雪花像无数片纷飞的云朵一样打在窗户上。突然,一阵斜风吹来,雪花舞动着又离去。诗人感叹这个春天异常寒冷,梅花只开放了一半,另一半还未绽放。

赏析:
《正月辛酉大雪三首》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大雪纷飞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和诗人对寒冷春天的感受。诗中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描写,如"缤纷万片打窗来",形容雪花密集而繁多,宛如万千片片打在窗户上;"蓦趁斜风舞却回",表达了风雪突然而至,又瞬间离去的情景。这些描写使读者感受到了冬日大雪的震撼和变幻。

诗人通过描绘大雪和寒冷的春天,表达了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感受。"可怪今春寒特甚,梅花一半未曾开"这句话则传递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和遗憾。寒冷的天气导致梅花无法完全开放,诗人对此感到惋惜和遗憾,同时也表达了对春天温暖和生机的渴望。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将冬天的寒冷和春天的希望相结合,通过形象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使读者能够产生共鸣。这首诗展示了宋代诗人细腻的观察力和对自然界的热爱,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妙与变幻。

作者介绍

仇远(一二四七~?)(生年据本集卷六《纪事》诗注“淳祐丁未予始生”等推定),字仁近,号近村,又号山村民,学者称山村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度宗咸淳间以诗着,与同邑白珽合称仇白。元成宗大德九年(一三○五)爲溧阳学正,秩满归。享年七十余。有《金渊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均系官溧阳时所作。又有《兴观集》、《山村遗稿》,爲后人据手迹所裒集,清干隆时歙人项梦昶合辑爲《山村遗集》。事见清嘉庆《溧阳县志》卷九。 仇远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爲底本。《金渊集》编爲一至六卷,《山村遗集》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乾坤今古事,尽在倚栏间。初上似登塔,忽高都见山。醉眸天共远,吟思暮忘还。城市如岩壑,谁能共此閒。

人间好物尤宜惜,天下奇才非易得。他日相逢他处时,始知此会重难觅。

君家冰玉传素风,瓮头色与冰玉同。薰人气和喜屡接,入琖色轻看若空。梅花破萼香澹澹,江天欲雪云蒙蒙。坐客已醉复赞叹,头不岑岑常忆公。

春情又为别离牵,旧恨新愁总自怜。莫问归期何日是,安排肠断绿窗前。

响深涧,思啼猿。闇入蘋洲暖,轻随柳陌暄。澹荡乍飘云影,芳菲遍满花源。寂寞春江别君处,和烟带雨送征轩。

闻说澹岩天下稀,乘闲得得叩岩扉。中虚上透真奇观,□□□□□悟机。

烟草里门秋,暮气幽人宅。遥知金轮升,户牖粲虚白。风驱云将来,市声落几格。连曹属解鞚,一饭已扫迹。余羶未洁鼎,傲鼠已出额。铜英洗病眼,乌舄畏断册。已为儿辈翁,兹事岂不迫。昔见羡门生,童子身三尺。捐家问道要,颛声不好剧。颇观鸟迹书,保气如保璧。贪饵投祸罗,煎丝

湖天映雪如银瓮,湖水朝来欲成冻。潭底寒鱼贵似金,高人夙约遥相送。推窗慰劳冰在须,仍敕僮奴办早厨。隔汀为问几家住,晓爨都生烟火无?

园花笑芳年,池草艳春色。犹不如槿花,婵娟玉阶侧。芬荣何夭促,零落在瞬息。岂若琼树枝,终岁长翕赩。

冥蒙一抹笼峥嵘,峥嵘深处传疏声。溪横石槎低欲折,隐约前村通去程。万里征夫不知宿,数尽飞鸦栖古木。输与中边三四僧,枯藤挑云归佛屋。

我听风篁是梵音,如何俗耳等闲闻。自来击处无人会,千古知心只此君。

大虚空重片光悬,何异初开混沌天。能办辛勤磨玉斧,不愁缺月不团圆。

一带峰峦云更遮,倒骑铁马过流沙。东西南北中央佛,共饮乾坤一碗茶。

奇花两朵香一炉,片心无事便清虚。壁头有琴床有剑,浩歌梵曲声虚徐。物外志趣本不俗,山轩清胜万事足。自劝之酒三两杯,无争之棋三两局。

奔避投人远,漂离易感恩。愁髯霜飒飒,病眼泪昏昏。孤馆秋声树,寒江落照村。更闻归路绝,新寨截荆门。

风声如翻涛,雨点如撒菽。皇天念此老,一为洗烦促。呼童取短檠,聊展旧书读。凄然对孤影,感叹衰鬓秃。兀如老病马,关河久在目;伏枥虽已疲,连云思苜蓿。

既夕风犹进,凌空月故迟。明宵纵当满,今夕可乖期。少壮欣逢节,年侵意自悲。平生一杯酒,即事五言诗。

盘石青岩下,松生盘石中。冬春无异色,朝暮有清风。五鬣何人采,西山旧两童。

阴云飒飒浪花愁,半度惊湍半挂舟。声尽云天君不住,命悬鱼鳖妾同休。黛娥芳脸垂珠泪,罗袜香裾赴碧流。余魄岂能衔木石,独将遗恨付箜篌。

柳汀斜对野人窗,零落衰条傍晓江。正是霜风飘断处,寒鸥惊起一双双。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