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三宝

直指人心亲见佛,何劳打瓦作龟爻。
一片白云横谷口,几多归鸟尽迷巢。

作品评述

《赞三宝》是宋代释印肃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直指人心亲见佛,
何劳打瓦作龟爻。
一片白云横谷口,
几多归鸟尽迷巢。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释印肃对佛法的赞美和感悟。诗中提到了"三宝",指的是佛、法、僧三宝,即佛陀、佛法和僧伽。诗人通过直接指向人的内心,表达了人们亲自体悟佛法的重要性。他认为,不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也不需要进行华丽的仪式,就能够亲身领悟佛法的真义。诗人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佛法的普遍性和直接性。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佛法思想。诗人通过"直指人心亲见佛"的表述,强调了佛法教义的内在性和直接性。他认为人们不需要依赖外在的象征或仪式,只需直接关注自己的内心,就能够亲自体悟佛法的真谛。这种理念充满了智慧和启发,鼓励人们通过自我觉察和内省,寻求内心的平静和解脱。

诗人用"打瓦作龟爻"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佛法的简约和直接性。这里的"瓦"和"龟爻"可以理解为繁琐复杂的仪式和符号。通过对比,诗人表达了佛法不依赖于外在形式,而是直接指向内心的本质。

最后两句诗描述了一片白云横在谷口上,归鸟却迷失了巢穴。这里可以理解为人们追求佛法的过程中,常常陷入纷扰和迷茫之中。诗人希望人们能够超越世俗的纷扰,通过直接觉知和内心的净化,找到内心的归宿和安宁。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传递了深邃的佛法思想,鼓励人们通过直接关注内心,寻求内心的解脱与平静。它充满了智慧和启发,对于修行佛法的人们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介绍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诗词推荐

至人自藏珍,古貌元气备。搏土造佛徒,追真信难事。亭亭青莲宇,诸天奠其位。尊者十二辈,高座纳双屣。巍巍超凡表,尘眼有矇视。

涧平如划水流迟,湛碧溶溶可染衣。白石栏边人不到,日明风细一鸥飞。

近臣宣劝上恩隆,金石声和出禁中。礼貌元功宜异数,一门和气蔼春风。

西丘对秋风,萧飒如原隰。木落景扶疏,碧环天壁立。余霞拂暮散,夕鸟寒更急。独有松上鹤,不为鹦鹉粒。

午阴未转晴窗暖。无风著地杨花满。睡起日犹长。卷帘红杏香。春心无处定。又作花时病。芳草伴离愁。绵绵早晚休。

昔日河阳县,氛氲香气多。曹娘娇态尽,春树不堪过。

一年青春日无几,二月小雨花齐开。底事我禁愁思行,可能不近酒杯来。山青树树明於缬,江远村村烂作堆。老罢兴来须抖擞,自吟诗句自相催。

平林历历晓云迷,津堠将迎客棹西。千古兴亡泰伯国,一川经纬锹公堤。雨添柳色成蛾绿,春剩花香散麝脐。去去苕城知不远,摩挲老眼看山溪。

猛虎伏尺草,虽藏难蔽身。有如张公子,肮脏在风尘。岂无横腰剑,屈彼淮阴人。击筑向北燕,燕歌易水滨。归来泰山上,当与尔为邻。

现种种形,说种种法。形法皆非,假名菩萨。更於诸相油觅圆通,当人正眼俱戳瞎。

乾历端辰启,王庭庆礼昭。虞篇五端辑,汉句九宾朝。物象开苍陆,声明薄绛霄。寒依朱燎尽,春入綵旗遥。舞翟凌干密,蟠螭压陛骄。晨光生剑珮,和气引咸韶。宝极瞻垂衮,星阶集珥貂。班时先正夏,拜祝故尊尧。山献称觞寿,雷传浃宇谣。燕需云布象,恩沥斗回杓。任土虔方骋,居乡

浮生六十度春秋,无辱无荣尽自由。但得此身强健在,明年花甲又从头。

石窗灯欲尽,松槛月还明。就枕浑无睡,披衣却出行。岩高泉乱滴,林动鸟时惊。倏忽山钟曙,喧喧仆马声。

羡杀渔村无畔岸,茫茫杨柳蒹葭。雨余秋涨没汀沙。惊鸿投别渚,浴鸟坐沉槎。残日篱头闲晒网,垂髫来卖鱼吓。得钱沽酒径归家。一声横笛外,烟火隔芦花。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尊虽尽日,白发好禁春。石角钩衣破,藤枝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野寺垂杨里,春畦乱水间。美花多映竹,好鸟不归山。城郭终何事,风尘岂驻颜。谁能共公子,薄暮欲俱还。

御笔新除三谏官,士民千口尽相欢。昔时流落丹心在,自古忠贤得路难。好竭谋猷居帝右,直须风采动朝端。人生万事皆尘土,惟是功名永远看。

匪神之灵,匪机之微,如将白云,清风与归。远引若至,临之已非。少有道契,终与俗违。乱山乔木,碧苔芳晖。诵之思之,其声愈稀。

一岩孤峻出尘埃,下瞰僧坊七宝台。鸿鹄凌空无碍去,浮山供望有情来。临风笑语飘飘远,举酒襟怀落落开。莫讶作诗诗句好,醉魂飞自月边回。

当年册府仰才华,一跌青云万里赊。白首却来莲社裹,幅巾缁褐诵楞枷。

听雨思君泪欲流,檐声滴老鬓边秋。何时过我晴窗下,共话思君听雨愁。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