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咏十首

蚁封罅隙地,蛙井咫尺天。
那能致广大,此道谁为传。

作品评述

诗词:《杂咏十首》
朝代:宋代
作者:方凤

蚁封罅隙地,
蛙井咫尺天。
那能致广大,
此道谁为传。

中文译文:
蚂蚁封住了裂缝的土地,
青蛙在井边望着天空。
它们能够实现广阔的世界,
这样的道路由谁来传承?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蚂蚁和青蛙的描写,表达了一种在微小事物中寻找宇宙之大的哲思。蚂蚁和青蛙作为常见的生物,从微观的角度出发,展示了它们在有限的领域中的努力和能力。

蚂蚁封罅隙地,蚂蚁以其微小的身躯堵塞了土壤的裂缝,展示了它们为了生存和繁衍的努力。这里可以理解为蚂蚁在有限的空间中建设自己的家园,尽管范围很小,但它们以顽强的意志和勤劳的精神完成了任务。

蛙井咫尺天,青蛙在井边仰望天空。这一句表现了青蛙对外界的向往和渴望。青蛙生活在井边,对外界的认知被限制在有限的范围内,但它们对天空的向往并不会因此而消失。它们以自己的方式感受着天空的辽阔,表现了对更大世界的渴望。

那能致广大,此道谁为传,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思考和反问。诗人通过蚂蚁和青蛙的形象,暗示了广阔世界的存在,同时也提出了一个问题:实现广大的道路由谁来传承?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在探讨人类在宇宙中的角色和命运。面对浩瀚的宇宙,人类只是微小的存在,但我们也应该思考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去探索和传承更广阔的道路。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微小生物的描绘,寄寓了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哲思。它表达了一种对广大世界的向往和探索的精神,同时提醒人们要思考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作者介绍

方凤(一二四○~一三二一),字韶卿,一字景山,号巖南,浦江(今属浙江)人。宋末入太学,应礼部试不第,后以恩授容州教授,因宋亡未赴。归乡,名其斋爲存雅堂,学者称存雅先生。与寓浦阳之谢翱、吴思齐等结爲汐社,联络故老,期望恢復。元至治元年卒,年八十二。遗诗由门人柳贯选刊爲九卷,已佚。清初,同邑张燧掇拾群书残剩诗文,编爲《存雅堂遗稿》十三卷,于顺治十一年刊刻。事见明宋濂《浦阳人物记》,清干隆《浦江县志·文苑》有传。 方凤诗,以清雍正二年补刻本爲底本。补刻本补入的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雾态风姿紫府仙,直疑清夜降羊权。不知老大心灰久,香气撩人似昔年。

日月争流泪亦流,几年不见夕阳楼。太平时节古来少,却上迷楼一望休。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白蘋香细桂华清,彻底无痕漾水晶。刚被寒山心点污,至今照影欠分明。

尝闻汉武帝,偶问东方朔。臣拟作龙呼,惭无头上角。

凤台何逶迤,嬴女管参差。一旦彩云至,身去无还期。遗曲此台上,世人多学吹。一吹一落泪,至今怜玉姿。

老乘一障楚江滨,无奈星星鬓影新。客怀情怀那似旧,忙中日月不知春。若为经岁抛泉石,犹把非才玷缙绅。还尽此生儿女债,盍归休下作闲人。

霜晴白沙堤,水色明春衣。肩舆稳如马,花鸭随人飞。远碧散霞彩,芳翠开林霏。土融麦根动,荠菜连田肥。走觅南村翁,鸡黍宜荆扉。对酌古柳下,谈笑偶忘归。

青溪一曲似清湘,刳木临流制小航。莫怪时时来伫棹,一生心事水云乡。

拥棹思悠悠,更深泛积流。唯将一星火,何处宿芦洲。

老寻诗法得良朋,转处骊珠悟后僧。帝所宫商中夜奏,仙盘沆瀣未秋凝。乐天不幸逢元稹,季友而来有彦升。交手当家亲父子,为君别本记传灯。

绿惨双蛾不自持,只缘幽恨在新诗。郎心应似琴心怨,脉脉春情更泥谁。

舶主船中寄惠持,云霞无迹共依依。海山见说多嘉赏,莫便因循忘却归。

灯前月下嬉游处。向笙歌、锦绣丛中相遇。彼此知名,才见便论心素。浅黛娇蝉风调别,最动人、时时偷顾。归去。想闲窗深院,调弦促柱。乐府初翻新谱。漫裁红点翠,闲题金缕。燕子入帘时,又一番春暮。侧帽燕脂坡下过,料也记、前年崔护。休诉。待从今须与,好花为主。

溪山雪夜本清奇,底事扁舟只凭归。谁识去来皆兴耳,归时更好似来时。

少年才气冠当时,晚节孤风益自奇。君胜宜为夫子后,林宗不愧蔡邕碑。南荒尚记诛元恶,东越谁能事细儿,耆旧如今几人在,为君无憾为时悲。小堰门头柳系船,吴山堂上月侵筵。潮声夜半千岩响,诗句明朝万口传。(长源自越过杭,夜饮有美堂上联句。长源诗云,天目远随双凤落,海门

娟娟竹上露,泠泠竹间风。风露自高洁,轩窗亦玲珑。明月散清影,独起行绕丛。缅怀爱竹人,气味千载同。

冥冥何处认飞鸿,天地同云冷不风。玉蕊瑶林应在望,儿童喜入笑声中。

彼黄四娘,诗于杜陵。先南怀芝,果何等僧。视其与游,尚或可喜。于帖之存,以识骥尾。

赤甲山连白帝山,三巴三峡百牢关。孤舟行客愁无那,十二峰前十二滩。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