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浙江观澜)
日薄风狞,万里空江,隐隐有声。
旋千旗万棹,一时东指,青山断处,白浪成层。
渐近渐高,可惊可喜,欻作雪峰楼外横。
教人讶,是蛟斗龙争。
属镂忠恨腾腾。
要句践城台都荡平。
奈岸身不动,潮头自落,又如飞剑,斫倒鼍城。
若到夜深,更和月看,组练分明十万兵。
尤奇特,有稼轩一曲,真野狐精。
作品评述
《沁园春(浙江观澜)》是宋代陈人杰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日光减弱,微风吹拂,万里长江空旷无人,隐隐有声。千旗万棹旋转不定,一时东指,青山断处,波浪层层叠叠。渐渐靠近,渐渐升高,令人惊喜,突然如雪覆盖在峰楼之外。让人惊讶,仿佛蛟龙与巨龙争斗。充满了忠诚和怨恨之情。必须用力攻下城台,彻底摧毁敌军。然而我身份低微,无法参与战斗,只能眼看着潮水退去,就像一把飞剑,斩倒了敌方的城池。如果到了深夜,与月亮一同观赏,可以清晰地看到分明的十万士兵。尤为奇特的是,有一曲名为《稼轩》的音乐,真是野狐精的绝妙表演。
诗意和赏析:
《沁园春(浙江观澜)》以自然景色和战争场景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诗中通过描绘日光减弱、微风吹拂和空旷的长江等自然景观,展现了一种宁静而壮丽的氛围。诗人通过运用形象化的语言,描绘出旗帜飘扬、船只繁忙的战争场面,以及山势和波浪的变化,给人以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这种景象逐渐接近,逐渐升高,给人一种惊喜和震撼的感觉。
诗人还以自己低微的身份和无法参与战斗的局限为背景,表达了对忠诚和怨恨的思考。诗中提到攻下城台、摧毁敌军的愿望,但诗人却无法实现,只能眼看着战斗的进展。这种局限和无奈使诗人内心充满了怨恨之情。
最后,诗人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表达了对士兵们的敬佩和对战争的思考。当夜幕降临,诗人与月亮一同观赏,可以看到士兵们分明的身影。诗人称赞他们的奇特和英勇,同时也表达了对音乐《稼轩》的喜爱和对艺术的赞美。
整首诗以其独特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示了作者的才华和对自然、战争以及人性的感悟。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内心的思考,诗人在细腻的笔触中传达了他的情感和哲理,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绪和对人生意义的思索。
作者介绍
陈人杰的生平
陈人杰是南宋末的爱国词人。嘉熙元年,元兵压境,沔州(今陕西略阳县)诸镇将帅弃官逃遁。他的〔沁园春〕《丁酉岁感事》一词,及时地反映了这一重大时事,抨击致使神州沉沦的南宋统治者。另一首〔沁园春〕词,则直斥“诸君傅粉涂脂,问南北战争都不知”,对南宋君臣文恬武嬉、醉生梦死的苟安现象表示强烈的愤慨。其他象《次韵林南金赋愁》、《南金又赋无愁》、《问杜鹃》诸词,构思新颖,语意精警,反映了积极的人生态度。
陈人杰词笔力雄健,词风酷似辛弃疾。词中常抒发胸中勃郁,在激昂慷慨之中,透露出悲凉的气氛。他还以词论诗,提出“诗不穷人,人道得诗,胜如得官”,“惟诗也,是乾坤清气”的主张,把诗歌创作当成高于利禄的崇高事业,发挥了北宋欧阳修“穷而后工”的诗论。
现存《龟峰词》1卷,31首,全部是〔沁园春〕词调。有《四印斋所刻词》本。《龟峰词》用史着力以古喻今,既借以歌咏时事,忧嗟国家不幸;同时又用以抒写现实人生,感慨命运遭际。通过对史书典故的大量运用,《龟峰词》具有了丰富而又深刻的审美内涵。
陈廷焯《云韶集评》谓“《龟峰词》悲而壮”。“伤古吊今,议论纵横,大声疾呼,声满天地。预料‘说和说战都难,算未必江沱宴安’。有志不成,千古同慨。挑灯看剑,令读者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