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清孙原湘的《夏晓》
拼音和注音
shì wén biān fú fú lián jīng , shǒu lǎn zhū yī xiào chū yíng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蝙蝠:泛指所有属于翼手目的许多种哺乳动物,前肢已变化为翼,夜间在空中飞翔,吃蚊、蛾等昆虫,也有少数食果或吸食其他动物的血,靠本身发出的超声波来引导飞行。
出迎:出迎chūyíng出去迎接
孙原湘
孙原湘(1760 ~1829)清代诗人。字子潇,一字长真,晚号心青,自署姑射仙人侍者,昭文(今江苏常熟)人。清嘉庆十年(1805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充武英殿协修。不久得疾返里不出,先后主持玉山、毓文、紫琅、娄东、游文等书院讲席,学生多有成就。他擅诗词,主张“性情为诗之主宰”。又工骈、散文,兼善书法,精画梅兰、水仙。诗文与同时期的王昙、舒位鼎足,并称“后三家”或“江左三君”。著有《天真阁集》。
原诗
似闻蝙蝠拂帘旌,手揽铢衣笑出迎。
一种风情初睡起,半偏云髻未梳成。
眼波钩去魂先荡,心火然来胆易惊。
身愿化为珠露点,天风吹向玉盘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