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十首

残腊多风雪,荆人重岁时。
客心何草草,里巷自嬉嬉。
爆竹惊邻鬼,驱傩聚小儿。
故人应念我,相望各天涯。

作品评述

《荆州十首》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荆州十首

残腊多风雪,荆人重岁时。
The end of the twelfth month is filled with wind and snow, the people of Jingzhou anticipate the New Year.

客心何草草,里巷自嬉嬉。
The hearts of visitors are in a hurry, while the streets and lanes are filled with joy.

爆竹惊邻鬼,驱傩聚小儿。
Firecrackers startle the neighboring spirits, driving away the evil spirits and gathering the children.

故人应念我,相望各天涯。
I hope my old friends will remember me, although we are separated by vast distances.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荆州地区在年末迎接新年的景象,以及苏轼对故乡和故人的思念之情。

诗的开篇以“残腊多风雪”来形容荆州地区临近年末的严寒气候,寒冷的天气使人们期待新年的到来。接下来,诗人提到“客心何草草”,意指远离家乡的游子们心急如草。然而,尽管离乡别井,荆州的里巷却洋溢着欢乐的气氛,人们在这里自得其乐,尽情享受着节日的喜悦。

接着,诗中出现了“爆竹惊邻鬼,驱傩聚小儿”,描绘了人们放鞭炮来驱散邻近的鬼神,同时孩子们也聚集在一起玩耍。这里的“爆竹”和“傩”都是传统的节日习俗,表达了人们在这个时刻驱散邪恶、辟邪纳福的愿望,以及孩子们快乐的欢聚场面。

最后两句“故人应念我,相望各天涯”表达了苏轼对故乡和故人的思念之情。尽管身处异乡,他期待着故人们也能想起他,尽管相隔遥远,但他们心心相印。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荆州地区冬末迎接新年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故乡和故人的深深思念之情。通过描绘节日的喜庆和人们的欢聚,诗中透露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和向往。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对传统节日习俗的赞颂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久闻南明山,共慕南明寺。几度欲登临,日逐扰人事。于焉偶闲暇,鸣辔忽相聚。乘兴乐遨游,聊此托佳趣。涉水渡溪南,迢遥翠微里。石磴千叠斜,峭壁半空起。白云锁峰腰,红叶暗溪嘴。长藤络虚岩,疏花映寒水。金银拱梵刹,丹青照廊宇。石梁卧秋溟,风铃作檐语。深洞结苔阴,岚气

来守江山恰二年,同僚何幸得诸贤。屡邀风月供吟笔,几度江山棹酒船。自分衰颓今老矣,可堪离索更凄然。青云有路平如砥,公等应须早着鞭。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染根得灵药,无时不春风。倚阑与挂壁,相伴岁寒中。

梅梢柳眼弄春娇,云暖南山腊雪消。近郭樵渔成野市,远村箫鼓隔溪桥。

天地降雷雨,放逐还国都。重以风潮事,年月戒回舻。容颜荒外老,心想域中愚。憩泊在兹夜,炎云逐斗枢。k3k4萦海若,霹雳耿天吴。鳌抃群岛失,鲸吞众流输。偶逢金华使,握手泪相濡。饥共噬齐枣,眠共席秦蒲。既北思攸济,将南睿所图。往来固无咎,何忽惮前桴。

赤骨律穷,单靠布袋。子细思量,大有事在。平地要升兜率天,你这汉是颠是騃。

女真作意厌人肝,挥鞭直视无长安。南渡黄河如履地,东有太行不能山。帝城周遭八十里,二十万兵气裂眦。旌旗城上乱云烟,腰间宝剑凝秋水。雪花一日故濛濛,皂帜登城吹黑风。我师举头不敢视,脱兔放豚一扫空。夜起火光迷凤阙,钲鼓砰轰地欲裂。斯民嗷嗷将焉之,相顾无言惟泣血。

村南村北总西风,桕叶先霜浅着红。野鸟飞边堪入画,数家篱落夕阳中。

江柳断肠色,黄丝垂未齐。人看几重恨,鸟入一枝低。乡泪正堪落,与君又解携。相思万里道,春去夕阳西。

乍觉西风吹葛衣。萧萧秋色满华夷。催排荞麦花开日,点勘梧桐叶落时。鸦噪晚,客思归。一川禾黍正离离。蝉声莫向高枝叫,切恐宾鸿苦皱

老禅竿木各逢场,诗客端来共苇航。一任颠风聒高浪,满船欢笑和诗忙。

已闻人舍地,结构旧基平。一面湖光白,邻家竹影清。应难寻辇道,空说是王城。谁信兴亡迹,今来有磬声。

寺外寒流驶,开轩静者栖。浅深看藻荇,出没爱凫鷖。一悟此中趣,万缘皆可齐。谁来惊节物,岸木长春荑。

今夕知何夕,朋簪慰独居。博谁呼得雉,食不叹无鱼。春逐酒杯转,年同烛跋除。乾坤俱是客,岂必限吾庐。

元宵似是欢游好。何况公庭民讼少。万家游赏上春台,十里神仙迷海岛。平原不似高阳傲。促席雍容陪语笑。坐中有客最多情,不惜玉山拚醉倒。

岐阳雨渍镌功石,浯水苔昏颂德碑。渺渺昊天须有定,烦君椎凿待明时。

策马登崇冈,一览洞八荒。山川限南北,华夷有定疆。猗欤商周盛,以德为保障。秦隋勤远略,祸乱起萧墙。

秋山对疏牖,羁客倦登景。雨后岗光活,晴初落照深。素波明别浦,赤叶照衰林。伫目寂无事,何人知此心。亭皋资远瞩,秋思浩无涯。雁唼牵菱蔓,童歌出荻花。垄荒犹叱犊,枝暗稍栖鸦。烟霭藏东渚,凭轩莫望家。

下直遇春日,垂鞭出禁闱。两人携手语,十里看山归。柳色早黄浅,水文新绿微。风光向晚好,车马近南稀。机尽笑相顾,不惊鸥鹭飞。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