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过所画枯木竹石三首

老可能为竹写真,小坡今与石传神。
山僧自觉菩提长,心境都将付卧轮。
散木支离得自全,交柯蚴蟉欲相缠。
不须更说能鸣雁,要以空中得尽年。
倦看涩勒暗蛮村,乱棘孤藤束瘴根。
惟有长身六君子,依依犹得似淇园。

作品评述

《题过所画枯木竹石三首》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老可能为竹写真,
小坡今与石传神。
山僧自觉菩提长,
心境都将付卧轮。

散木支离得自全,
交柯蚴蟉欲相缠。
不须更说能鸣雁,
要以空中得尽年。

倦看涩勒暗蛮村,
乱棘孤藤束瘴根。
惟有长身六君子,
依依犹得似淇园。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幅枯木、竹子和石头的画作,并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触动和思考。诗人认为老画家可能用竹子写真,年轻的画家则通过画石头传神。山僧自觉修行可以使心境得到提升,与宇宙的轮回相融合。

枯木虽然散落支离,但却自得其完整,竹子和石头交相辉映,仿佛相互缠绕。诗人认为不必再说能够召唤雁鸟的能耐,而是要通过观察宇宙中的空灵来体验时间的流转。

诗人疲倦地看着一个个险峻的蛮村,茂密的棘木和孤独的藤蔓束缚在瘴气弥漫的土地上。只有那六位高大的君子(指画中的竹子),依然像淇园(指古代著名的园林)一样静谧、恒久。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枯木、竹子和石头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诗人以画作为媒介,通过描绘画中的景物和表达自己的感悟,传递了对自然之美和生命的感慨。

诗中的枯木、竹子和石头都是常见的自然元素,但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赋予了它们独特的意境。枯木散落支离却自得其完整,竹子和石头相互交融,展现了生命的力量和生命与宇宙的联系。

诗人将修行与心境的提升联系在一起,认为山僧通过修行可以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升华,与宇宙的轮回相通。他通过画作中的自然元素,表达了对修行和心灵觉醒的向往。

最后,诗人通过对蛮村、棘木和藤蔓的描绘,凸显了世俗的纷扰和束缚。只有那些高大的竹子,才能在纷扰中保持自己的清净和恒久的美丽。

整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展示了苏轼独特的艺术才华和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思考,使读者在欣赏中感受到了自然之美和心灵的抚慰。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山河镜上尘,猕猴背苦辛。参玄识得镜,了了见方亲。

这畜从来恶迹多,角尖头也解狂歌。桥边白鹭擎拳听,急杀耕田臭老婆。

风送出山钟,云霞度水浅。欲知声尽处,鸟灭寥天远。

郭侯凛凛气横秋,管领江山作胜游。痛饮不知乌景坠,清歌更觉鸟声幽。诵君崖畔神仙句,淡我胸中浩荡愁。万里相逢更相失,他年卜築共归休。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驭得骊龙第四珠,退依僧寺卜贫居。青山入眼不干禄,白发满头犹著书。东涧野香添碧沼,南园夜雨长秋蔬。月明扫石吟诗坐,讳却全无儋石储。

立马不忍上,醉醒天气寒。都缘在门易,直似别家难。世路既如此,客心须自宽。江村亦饥冻,争及问长安。

丹刺罥人衣,芳香留过客。幸堪调鼎用,愿君垂采摘。

南归喜气满东风,草软沙平马足忪。料得家人相聚说,也知今日发云中。

雨在时时黑,春归处处青。山深失小寺,湖尽得孤亭。

山屏四面碧相重,苕霅无声泻玉虹。万户连甍皆在下,一楼飞栋独当中。不容半点浮尘到,但觉无边爽气通。安得翛然辞物役,披襟终日挹清风。

西园一曲艳阳歌,扰扰车尘负薜萝。自欲放怀犹未得,不知经世竟如何。夜闻猛雨判花尽,寒恋重衾觉梦多。钓渚别来应更好,春风还为起微波。

乱臣倾庙社,祸本久胚胎。万里金城坏,千原铁骑来。人心今日异,天意几时回。痛哭英雄老,凄凉卧草莱。

苕霅水能清,更有人如水。秋水横边簇远山,相对盈盈里。溪上有鸳鸯,艇子频惊起。何似收归碧玉池,长在阑干底。

霜蓬飞无根,岁暮随惊风。翻翻走寒野,日以去故丛。譬如远游子,飘泊从西东。一感颍上别,慨叹发予衷。

全体江海腊里芳,紫绵新拂汉宫妆。临川借得江梅句,倾国天教抵死香。

孔庙虞书贞观刻,千两黄金那购得。

邯郸城头下白日,邯郸市上风萧瑟。故垒空余鸟雀悲,荒垣只见狐狸出。何王坟墓对山阿,尚忆诸侯征战多。赵客归来重毛遂,秦军老去畏廉颇。黄尘白草宫前道,鬼火如灯夜相照。公子秋来不见过,美人月下那闻笑。当时冠盖激浮云,挝钟考鼓宴青春。只今惟有邮亭树,还送年年行路人。

忆别如今日,风霜岁五除。乱云长短梦,断雁有无书。江暖渔杨子,原荒猎孟诸。相看衣带隔,独立野踌蹰。

四海欲行遍,不知终遇谁。用心常合道,出语或伤时。拟作闲人老,惭无识者嗤。如今已无计,只得苦于诗。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