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杂兴二百首一百四十七

方桥一派水萦纡,客散亭空清夜徂。
二十五声春点静,月明池上柳疏疏。

作品评述

《金陵杂兴二百首一百四十七》是苏泂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方桥一派水萦纡,
客散亭空清夜徂。
二十五声春点静,
月明池上柳疏疏。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金陵(现今南京)的一幅夜景。方桥下的水流曲折迂回,客人离散后,亭子变得空荡荡的。春天的夜晚,二十五声虫鸣静谧悠远,明亮的月光洒在池塘上稀疏的垂柳上。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示了苏泂对夜晚景色的感受。首句以方桥一派水萦纡作开篇,形容了水流的曲折流动,给人一种柔和的感觉。接着,客人散去后的亭子空荡荡的景象呼应了夜晚的宁静。第三句以二十五声春点静,表达了夜晚的寂静和虫鸣声的美妙。最后一句以月明池上柳疏疏作收尾,通过描绘池塘上的垂柳,展现了夜晚清新的氛围。整首诗以简短的四句表达了夜晚的景色和氛围,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意象,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这幅夜景之中,感受其中的宁静和美好。

作者介绍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産》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着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柟、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余。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余》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泠然斋诗集》八卷。 苏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有关史籍。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断虹落屏山,斜雁著行安。钉铃双啄木,错落千珠柈。愁龙啼玉海,夜燕语雕阑。只应桓叔夏,重起为君弹。

君不见阮嗣宗,臧否不挂口,莫夸舌在牙齿牢,是中惟可饮醇酒。读书不用多,作诗不须工,海边无事日日醉,梦魂不到蓬莱宫。秋风昨夜入庭树,莼丝未老君先去。君先去,几时回。刘郎应白发,桃花开不开。

花冠蕊帔色婵娟,一曲清箫凌紫烟。不知今日重来意,更住人间几百年。黄昏骑得下天龙,巡遍茅山数十峰。采芝却到蓬莱上,花里犹残碧玉钟。等闲何处得灵方,丹脸云鬟日月长。大罗过却三千岁,更向人间魅阮郎。曾随阿母汉宫斋,凤驾龙輧列玉阶。当时白燕无寻处,今日云鬟见玉钗。

我爱山居好,扶藜步晚晴。俗醇存古意,境寂快诗情。杜老银丝脍,坡翁玉糁羹。随缘清供足,尽可佚余生。

闻君东篱把寒菊,对酒高歌霜满屋。寻常闭门嗔索诗,此时下笔皆神速。想为悲秋发豪兴,十斗九空惊侍仆。不然浩荡凌云句,岂是枯肠泥睟粥。余时远客范阳西,土酝作酸那惯服。廨舍冷落幸无花,若使见花增感触。纷纷胥吏罗我前,纵有清吟谁采录。兴来只据小胡床,仰视天际飞鸿逐。

杖钺知何处,看云望欲迷。真同阮南北,各寄蜀东西。峡险水增急,楼高山为低。春来日行乐,桃李想成蹊。

正坐长斋早得衰,中年一病莫医治。悬知水複山重地,难度风饕雪虐时。乘兴前村曾有约,寄声绝顶可无诗。禅房手自栽花木,付主林神好护持。

家在青山绿水间,柴门虽设亦常关。稠花浪蕊随时有,乐事赏心从古悭。世上人多为物役,眼前谁肯掣身还。君能不负平生约,袖有新诗慰病颜。

日沉西涧阴,远驱愁突兀。烟苔湿凝地,露竹光滴月。时见一僧来,脚边云勃勃。

清夜将分。有酒为谁花下满,相逢轩盖暂时倾。故人情。海棠欲睡照教醒。烛影花光浑似锦,伴君佳句解人酲。恨无声。

长记潇湘秋晚。歌舞橘洲人散。走马月明中。折芙蓉。今日西山南浦。画栋珠帘云雨。风景不争多。奈愁何。

二月复二月,韶光尚可留,雪消深涧低,花发旧枝头。万木寒威解,千峰翠色浮。有谁知此意,相共倚危楼。

伎俩全无始解空,雨花动地泄机锋。欲求静坐无方所,独步寥寥宇宙中。

轻烟变渚色,寒浪啮堤痕。鸟去枝犹动,沙颓水暂浑。

僧言此寺从唐建,冠盖无人一到来。还似长官居僻邑,不逢使者枉行台。

冶蕊倡花一雨空,鲜晴新涨未亏侬。竹兼树影眠天底,人凭栏干立镜中。看尽水衣投北岸,方知今日是南风。黄鹂对语无寻处,忽见双飞入别丛。

忽上天山路,依然想物华。云疑上苑叶,雪似御沟花。

君家自在剑山外,莫浪江南劝路人。

银章暂假为专城,贺客来多懒起迎。似挂绯衫衣架上,朽株枯竹有何荣。

使君精祷动仙灵,月御俄从毕噣经。昨夜云头随皂盖,今朝雨脚挂青冥。池光折岸浮州宅,湖面粘天涨洞庭。剩采吴歈歌岁事,传归击壤调中听。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