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拄杖供仁山主二首

洗足投筇只坐禅,厌寻歧路费行缠。
老来不复人间事,不用山公更削圆。

作品评述

诗词:《以拄杖供仁山主二首》
朝代:宋代
作者:陈师道

诗意:
《以拄杖供仁山主二首》是宋代诗人陈师道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行走拄杖的禅修者,表达了对世俗烦恼的厌倦和对山林禅修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通过描绘禅修者的生活态度和情感状态,传达了作者对禅修生活的追求和对人间烦恼的厌倦。

首句“洗足投棹只坐禅”,以洗净双脚、坐在拄杖上修行的形象,表现了诗人超脱尘世的心境和专注于内心的修炼。这种修行方式,不再寻求外在的名利和权势,而是将心神聚焦于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第二句“厌寻歧路费行缠”,揭示了诗人对于世俗纷扰的疲倦和厌倦。他不再追求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中奔波,而是选择了一条简单纯粹的道路,以拄杖为伴,拒绝了世俗的繁琐和困扰。

最后两句“老来不复人间事,不用山公更削圆”,表达了诗人对禅修生活的坚持和追求。他不再关心世俗的事务,而是专注于修行和追求内心的宁静。这里的“山公”指的是僧侣,而“削圆”则是指削减物质欲望,追求心灵的圆满和平和。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禅修者的生活态度和精神状态,表达了诗人对禅修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烦恼的厌倦。通过这种对比和抒发,诗人呼吁人们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平和,超越世俗的纷扰,寻找心灵的净土。

作者介绍

陈师道(一○五三~一一○二),字履常,一字无己,自号后山居士,学者称后山先生,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家贫,苦志好学。年十六,以文谒曾巩,遂留受业。神宗熙宁中,王安石经学盛行,师道心非其说,绝意仕进。元丰四年(一○八一),曾巩奉诏修史,荐入史馆,以布衣未果。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四月,以苏轼等荐(《苏轼文集》卷二七《荐布衣陈师道状》),起爲亳州司户参军,充徐州教授(本集《谢徐州教授启》)。七月,除太学博士(《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三○),因五月间曾託疾乞假到南京见苏轼,仍罢爲徐州教授(本集《谢再授徐州教授启》)。五年,移颍州教授(任渊《后山年谱》)。绍圣元年(一○九四),坐苏轼余党,谪监海陵酒税(本集《与鲁直书》)。二年,调彭泽令,以母丧未行,家居六年。元符三年(一一○○),除棣州教授,未赴,召爲秘书省正字(《后山年谱》)。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扈从南郊,天寒无绵衣,以寒疾卒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年四十九。遗着由门人魏衍编爲《彭城陈先生集》二十卷,其中诗六卷,四百五十六篇(魏衍《彭城陈先生集记》),已佚。有《后山居士文集》(二十卷,收诗多于魏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卷)及任渊《后山诗注》传世。《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陈师道诗,以宋蜀刻大字本《后山居士文集》(有绍兴二年谢克家序)爲底本(卷六原缺第二十二页,据目录以宋刻《后山诗注》本补足)。校以宋刻《后山诗注》(残存卷三下至六,藏北京图书馆,简称宋注本)、高丽活字本《后山诗注》十二卷(出明弘治十年袁宏刻本,《四部丛刊》据此影印,简称高丽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诗注》十二卷(简称库注本),清雍正八年(一七三○)赵骏烈刻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四卷(据明弘治十二年马暾刻本《后山先生集》三十卷重编,简称赵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集》二十四卷(简称四库本)、张钧衡《适园丛书》本《陈后山集》三十卷(一九一四年据旧钞本翻刻,简称张本)。除宋刻残本外,五本共同的异文校语简作各本。凡底本失收而见于校本诸诗,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后。

诗词推荐

齿衰心力耗,揣分乞西台。微禄供多病,闲官养不才。弊庐容啸傲,清洛伴归来。故友犹相念,寒光生死灰。

白鹭洲边多古寺,翠微阴里尽人烟。当时曾对掀髯笑,今问老龙何处眠。

塞上风尘高,处处寻天马。只在此山中,无人到图写。

寒云翳层空,冥色生平楚。商吹振林峦,惊涛满洲渚。渔翁何处归,孤蓑立烟雨。

几年家绝壑,满径种芳兰。带石买松贵,通溪涨水宽。诵经连谷响,吹律减云寒。谁谓桃源里,天书问考槃。一从解蕙带,三入偶蝉冠。今夕复何夕,归休寻旧欢。片云隔苍翠,春雨半林湍。藤长穿松盖,花繁压药栏。景深青眼下,兴绝彩毫端。笑向同来客,登龙此地难。

巴山汉水本兴刘,诸葛才华备赞留。但得关髯师广武,北州韩信在南州。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

三尸魄重药难医,一个丹瓢一剑飞。历尽大罗天下路,无人肯吃又藏归。

恨镣毛锥久不灵,特分二辈到禅扃。难书八万四千偈,只写波罗一卷经。

武侯辅世侔伊伊,明道传心继孟轲。五十四年而已矣,小儒如此岂非多。

第一峰头逢九日,振衣直上莫踌躇。丹梯苔冷仙人迹,只树云深帝子居。图画天然看不厌,啸歌自得意何如。茱萸醉插游丝倦,雁影参差夕照余。

甯君始学道,敢据五岳尊。及为帝东在,便与天长存。

金谷惟堪贮俗尘,辋川今复得诗人。先生道是贫到骨,犹有山园斗大春。

手内青蛇凌白日,洞中仙果艳长春。须知物外烟霞客,不是尘中磨镜人。

削发本求道,何方不是归。松风开法席,江月濯禅衣。飞阁蝉鸣早,漫天客过稀。戴颙常执笔,不觉此身非。

风雨高楼悄四围,残灯黏壁淡无辉,篆烟犹袅旧屏帏。己忍寒欺罗袖薄?断无春逐柳绵归。坐深愁极一沾衣。

舳舻衔尾日无虚,更堑都城引漕渠。何事馁来贪雀谷,不知留得纪几储。

蟋蟀灯前话旧游,师经几夏我经秋。金陵市合月光里,甘露门开峰朵头。晴眺远帆飞入海,夜禅阴火吐当楼。相看未得东归去,满壁寒涛泻白鸥。

有儿聪慧了群书,底用金门与石渠。幸甚先生矜小友,一言端以正其初。

日月如磨蚁,万事且浮休。君看檐外江水,滚滚自东流。风雨瓢泉夜半,花草雪楼春到,老子已菟裘。岁晚问无恙,归计橘千头。梦连环,歌弹铗,赋登楼。黄鸡白酒,君去村社一番秋。长剑倚天谁问,夷甫诸人堪笑,西北有神州。此事君自了,千古一扁舟。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