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政李秀叔挽词二首

十载山林号后谿,三朝钟鼎列前疑。
进贤自许唐师德,持论人推萧望之。
玉立诸郎传素业,金声高弟振清规。
送车远莫陪千两,诔行深惭措一辞。

作品评述

诗词:《参政李秀叔挽词二首》

十载山林号后谿,
三朝钟鼎列前疑。
进贤自许唐师德,
持论人推萧望之。

玉立诸郎传素业,
金声高弟振清规。
送车远莫陪千两,
诔行深惭措一辞。

中文译文:

在山林中号召了十年,
三朝的钟鼎列在前面像是怀疑。
自认为有进贤之德,有唐代贤臣的风范,
人们赞同我的观点,如同推崇萧望之。

像玉立的诸葛亮传承了高尚的事业,
像钟声般响亮的弟子振奋着清廉的规范。
送行的车远去,无法陪伴千两黄金,
为了送别,我深感愧疚,无法寻找到恰当的辞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周必大所作的挽词,用以悼念参政李秀叔,共分为两首。诗中表达了对李秀叔的敬仰和追思之情。

首先,作者称颂了李秀叔长期在山林中号召的事迹,十年来他积极投身于官场,发表言论,以求得社会的改善和进步。然而,由于时代的变迁,李秀叔在朝廷中的地位却受到怀疑和质疑。这里的"三朝钟鼎列前疑"表达了他在历朝历代中的地位和价值被人们怀疑的苦闷心情。

接着,作者赞扬了李秀叔的德行和境界,将其比作唐代的贤臣,表达了对其高尚品德的认同和崇敬。李秀叔的观点得到了人们的支持和认同,仿佛人们在推崇萧望之一样。这里的"进贤自许唐师德,持论人推萧望之"暗示了李秀叔的才德和影响力。

在第二首中,作者进一步描绘了李秀叔所传承的高尚事业和他的弟子们坚守的清廉规范。李秀叔的事业就像玉立的诸葛亮传承下来,他的弟子们也以金声高亮的才华振奋着清廉的规范,表达了对他们的赞美和敬仰。

最后,作者感到深深的愧疚和无奈,因为送别之时,他无法陪伴李秀叔千里之行。诗中的"送车远莫陪千两,诔行深惭措一辞"表达了作者对李秀叔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在送别时无法找到合适的辞句来表达内心的懊悔和惋惜。

这首诗通过表达对李秀叔的敬仰和追思,展现了作者对于高尚品德和清廉规范的推崇。同时,也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对于杰出人物的考验和挑战,以及送别时的这首诗词是宋代周必大所作的挽词,用以悼念参政李秀叔。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参政李秀叔挽词二首》

十载山林号后谿,
三朝钟鼎列前疑。
进贤自许唐师德,
持论人推萧望之。

玉立诸郎传素业,
金声高弟振清规。
送车远莫陪千两,
诔行深惭措一辞。

中文译文:

在山林中号召了十年,
三朝的钟鼎列在前面,有些怀疑。
自认为有进贤之德,有唐代贤臣的风范,
人们推崇我的观点,如同推崇萧望之。

像玉立的诸葛亮传承了高尚的事业,
像钟声般响亮的弟子振奋着清廉的规范。
送行的车远去,无法陪伴千两黄金,
为了送别,我深感愧疚,无法找到适当的辞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周必大为了悼念参政李秀叔而写的挽词,分为两首。诗中表达了对李秀叔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首先,诗人称颂了李秀叔在山林中号召的事迹,十年来他积极从事官场事务,发表见解,为社会的改善和进步努力。然而,由于时代的变迁,李秀叔在朝廷中的地位受到了怀疑和质疑。诗中的“三朝钟鼎列前疑”表达了他在历朝历代中的地位和价值受到怀疑的痛苦心情。

接着,诗人赞扬了李秀叔的德行和境界,将他比作唐代的贤臣,表达了对他崇高品德的认同和尊敬。李秀叔的观点得到了人们的支持和认同,就像人们推崇萧望之一样。这里的“进贤自许唐师德,持论人推萧望之”意味着李秀叔具备了贤者的品德和影响力。

在第二首中,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李秀叔传承的高尚事业和他的弟子们坚守的清廉规范。李秀叔的事业就像玉立的诸葛亮传承下来,他的弟子们也以金声高亮的才华振奋着清廉的规范,表达了对他们的赞美和敬佩。

最后,诗人深感愧疚和无奈,因为在送别的时刻,他无法陪伴李秀叔千里之行。诗中的“送车远莫陪千两,诔行深惭措一辞”表达了诗人对李秀叔的离别之情和无法找到恰当的辞句来表达内心愧疚和惋惜之情。

这首诗通过表达对李秀叔的敬仰和怀念,展现了诗人对高

作者介绍

周必大(一一二六~一二○四),字子充,一字洪道,晚年自号平园老叟,原籍管城(今河南郑州),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祖诜通判庐陵(今江西吉安),因家焉。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调徽州司户参军。二十七年,举博学宏词科,差充建康府教授。三十年,召爲太学录,累迁编类圣政所详定官兼权中书舍人兼权给事中。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因缴驳龙大渊、曾觌除知閤门事,奉祠。干道四年(一一六八),起知南剑州。六年,除秘书少监兼直学士院。八年,兼权中书舍人时以事奉祠。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敷文阁待制、侍讲,累迁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承旨。七年,除参知政事。九年,除知枢密院事。十六年,由左丞相出判潭州。绍熙四年(一一九三),改判隆兴府。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以观文殿大学士、益国公致仕。未几,爲韩侂胄指爲僞学罪首。嘉泰四年卒,年七十九。开禧三年(一二○七),赐謚文忠。生平着书八十一种,有《平园集》二百卷。事见本集卷首年谱,《宋史》卷三九一有传。 周必大诗,以清黄丕烈校跋并抄补明抄《周益文忠公集》(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宋开禧二年刊本(简称宋本,原藏日本静嘉堂文库),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校者校补及异文甚伙,部分有判断,不少仅罗列未定。整理时凡异文与宋本相同,文义且无窒碍者,概从宋本。四库本错夺衍倒极多,而编次较底本、宋本合理,从四库本。编爲十四卷。

诗词推荐

终日在东篱,清和适此时。莺声如妒梦,花气欲撩诗。爱客茶新蹍,留僧饭别炊。流年随手过,不觉近期颐。

处士西城落照边,春风吹袂意泠然。閒中受用封千户,圣处功夫禄九迁。竹外缓觞留急景,沙头饱饭看丰年。诗来发我无穷思,拟上沧江别看天。

炎光昼方炽,暑气宵弥毒。摇扇风甚微,褰裳汗霢霂。起向月下行,来就潭中浴。平石为浴床,洼石为浴斛。绡巾薄露顶,草屦轻乘足。清凉咏而归,归上石楼宿。

一泊沙来一泊去,一重浪灭一重生。相搅相淘无歇日,会交山海一时平。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青草湖中万里程,黄梅雨里一人行。愁见滩头夜泊处,风翻暗浪打船声。借问江湖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禁林艳裔发青阳,春望逍遥出画堂。雨洗亭皋千亩绿,风吹梅李一园香。鹤飞不去随青管,鱼跃翻来入彩航。睿赏欢承天保定,遒文更睹日重光。

愁捻断钗金。远信沈沈。秦筝调怨不成音。郎马不知何处也,楼外春深。 好梦已难寻。夜夜余衾。目穷千里正伤心。记得当初郎去路,绿树阴阴。

伟邛崃之美竹,初发迹於(左牛右羊)(左牛右可)。有山而不险,有水而无波。金声而玉节,故贯四时而不改其柯。郭子遗我,扶余涧阿。坐则倚胡床棐几,行则随青笠绿蓑。吾衰也久矣,视尔畏友。予琢予磨,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则涪皤不负筇竹。危而不扶,颠而不持,惟筇竹之负涪皤。

唯求买药价,此外更无机。扶病看红叶,辞官著白衣。断篱通野径,高树荫邻扉。时馥留僧宿,馀人得见稀。

凉风吹雨滴寒更,乡思欺人拨不平。长有归心悬马首,可堪无寐枕蛩声。岚收楚岫和空碧,秋染湘江到底清。早晚身闲著蓑去,橘香深处钓船横。

汴水东边杨柳花,春风散入五侯家。繁华一去江南远,闲汲山泉自煮茶。

前垅摘茶妇,顷筐带露收。艰辛知有课,歌笑似无愁。照水眉谁画,簪花面不羞。人生重容貌,那得不梳头。

三伏元无暑,连旬雨复阴。朝朝閒旧扇,夜夜拥重衾。日晦浮云翳,天愁沴气侵。烽烟犹未息,一念一伤心。

无食妨何事,吾儿可散愁。焚香正巾褐,听汝读春秋。

我怀渊明真,千载犹神交。重吟九日诗,风节殊未凋。良辰不再举,秋气日以高。凄飚送落景,余霞敛尘霄。万象为我役,天机亦良劳。摩挲膝间桐,感此爨下焦。时时出奇音,散我心郁陶。

垂成穑事苦艰难,忌雨嫌风更怯寒。牋诉天公休掠剩,半赏私债半输官。

三风悬崖插匦船,春秋八百又千年。不知天地黄心木,控鹤仙人肯汝怜。

客星尚未入文昌,先寄双鱼到草堂。试问夷邦江鸭绿,何如乡社酒鹅黄。要盟未固同城下,作舍难成是道傍。谁识边臣心最苦,青铜镜里鬓如霜。

空城夜夜明月光,照见乌台台上霜。翠幕芙容大如斗,盈盈绿水明新妆。

奠既备,献将终。神行令,瑞飞空。迎乾德,祈岁功。乘烟燎,俨从风。

夏日飞火云,枕簟访深僻。坐此松竹林,冰泉嗽寒石。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