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掉丑奴儿

三冬设粥当周急,饥者堪怜。
美事堪传。
他处人闻此善缘亦如然。
济贫拔苦慈悲福,功德无边。
胜*沉笺。
定是将来得上天。
做神仙。

作品评述

《战掉丑奴儿》是元代马钰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仁慈的形象,讲述了他在寒冷的冬天设粥救济饥民的事迹。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战掉丑奴儿
三冬设粥当周急,
饥者堪怜。美事堪传。
他处人闻此善缘亦如然。
济贫拔苦慈悲福,
功德无边。胜*沉笺。
定是将来得上天。做神仙。

中文译文:
在三个寒冬里设立粥厂以对抗紧急的困境,
值得怜悯那些饥饿的人。美好的事情值得传颂。
其他地方的人们一旦听闻这样的善举,也会如此行动。
救济贫困,解救苦难,慈悲带来福祉,
功德无边,超越沉重的纸笺。
必然会得到来世的升天,成为神仙。

诗意和赏析:
《战掉丑奴儿》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仁慈的形象,马钰在寒冷的冬天设立粥厂,为饥民救济提供了温暖和希望。他对于那些饥饿的人表示同情和怜悯,认为这种美好的事情值得广为传颂。诗中还提到,当其他地方的人们听闻这样的善举时,也会受到启发,以同样的慈善行动回报社会。

马钰把济贫拔苦、慈悲施舍看作是一种无边无际的功德。他用“胜*沉笺”来形容功德的边界超越了沉重的纸笺,意味着这种善举的影响力无法用言语和文字来限定和衡量。

最后,马钰相信,这样的善行不仅会使他在今生受到荣耀,而且在来世能得到升天,成为神仙。这表达了他对于善行和慈善行为的深信,以及对于美好未来的期望。

这首诗词以简练而富有力量的语言,展示了马钰对于慈善行为的崇高赞美和对于美好未来的向往。它通过描绘一个仁慈的形象,传递出慈悲施舍和善行积累功德的重要性,并表达了作者对于人性善良和社会和谐的美好愿景。

诗词推荐

利名心未已,离别恨难休。为个文儒业,致多岐路愁。数花篱菊晚,片叶井梧秋。又决出门计,一尊期少留。

丑奴儿

日午风高新雨晴,残花飞絮两轻轻。垂鞭缓辔饶间望,时复林间布谷鸣。

丑奴儿

人物同迁谢,重成念旧悲。连华得琼玖,合奏发埙篪。余枿虽无取,残芳尚获知。问君何所似,珍重杜秋诗。

丑奴儿

半面羞藏袂,回头懒向人。清凉生夜气,冷淡见天真。此物悭开口,他花怯效颦。莫嫌容易落,笑罢总成尘。

丑奴儿

秋阴积不散,夜气凛初清。雨冷侵灯晕,风愁送叶声。国恩惭未报,岁晚念余生。却忆滁州睡,村醪自解酲。

丑奴儿

孤云落日倚西风,历历兴亡望眼中。山入六朝青未了,江浮五马恨无穷。客愁已付葡萄绿,迳雨空余玛瑙红。我亦欲谈当世事,无人唤醒紫髯翁。

丑奴儿

回龙桥上忆龙回,营角鸣咿怨落梅。旦暮北风吹雁急,谁从沙漠寄书来。

丑奴儿

雪破白时惊腊早,雨肥红处已春归。到头不识东皇面,看尽蜂黄蝶粉飞。

丑奴儿

负版行欲僵,飞蝇死犹集。赴烛夜蛾焚,好酒猩猩泣。所以思远托,道路方险涩。宁希百金赏,岂慕千户邑。永言从我求,鹪鹩惟一粒。有材实为累,无欲安所入。韩彭苦不悟,羞同匹夫执。商山今寂寞,高风邈难及。

丑奴儿

不因他处食无鱼,来慰先生索寞居。走笔赠诗君莫笑,从游此是最相於。

丑奴儿

千帆过尽独舟沈,玩世齁齁踵息深。何自著书今白发,不禁恋阙此丹心。诗来沧海珠盈把,人在掖垣梧十寻。应为一编三致意,细论小雅到交侵。

丑奴儿

玉殿琼楼。金锁银钩。总不如、岩谷清幽。蒲团纸帐,瓦钵磁瓯。却不知春,不知夏,不知秋。万事俱休。名利都勾。翼攀缘、永绝追求。奚山作伴,云月为俦。但乐清闲,乐自在,乐优游。

丑奴儿

只今春色满皇州,料得西湖已纵游。出郭竞联城下骑,循堤同上柳边舟。恨无两翼从渠去,曾有诸公念我不。到底长安风物外,远方何敢诧遨头。

丑奴儿

地炉火暖壁灯青,虚阁风惊铎乱鸣。门掩上方山月黑,北窗危坐听松声。

丑奴儿

别墅过從数,当年意气豪。象筵开旭日,金络骋平臯。托乘争飞盖,衔杯更藉糟。麝烟凝藻棁,鱠缕落霜刀。鸡耸花冠斗,猿惊柘弹号。光风微转蕙,露井正开桃。武子牛探炙,梁家兔刻毛。东城归路晚,飞絮扑云袍。

丑奴儿

依依远势接云根,有路何曾气急人。泽广既知藏不得,异花灵草自生春。

丑奴儿

小松未盈尺,心爱手自移。苍然涧底色,云湿烟霏霏。栽植我年晚,长成君性迟。如何过四十,种此数寸枝?得见成阴否,人生七十稀。爱君抱晚节,怜君含直文。欲得朝朝见,阶前故种君。知君死则已,不死会凌云。

丑奴儿

平芜霜露合,孤雁向南征。影落黄龙渚,声凄魏豹城。残云疑路断,新月似弦惊。十载关山北,曾伤故国情。

丑奴儿

牧叟邹生笑语同,莫嗟江上听秋风。君看逐客思乡处,犹在图山更向东。

丑奴儿

东风吹老地棠花,燕子归来认得家。茅屋石田浑好在,白头何苦尚天涯。

丑奴儿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