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评述
《西川独孤侍御见寄七言四韵…翰墨都捐逮此酬答诚乖拙速》是唐代羊士谔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百雉层城上将坛,
列营西照雪峰寒。
文章立事须铭鼎,
谈笑论功耻据鞍。
草檄清油推健笔,
曳裾黄阁耸危冠。
双金未比三千字,
负弩空惭知者难。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景象,展现了作者羊士谔的才华和志向。
诗的前两句写道:“百雉层城上将坛,列营西照雪峰寒。”这里描述了一座高耸的城墙上有一个将军的坛台,周围是布满营帐的寒冷雪山。这种壮丽的景象象征着战争和英勇。
接下来的两句诗写道:“文章立事须铭鼎,谈笑论功耻据鞍。”这表达了作者对文学和政治的看法。他认为,有远大抱负的文人应当像铭刻在鼎上一样铭记自己要为国家立下功勋,而不是仅仅谈笑论功,坐在马鞍上享受功绩的荣耀。
接下来的两句诗写道:“草檄清油推健笔,曳裾黄阁耸危冠。”这里描绘了作者的形象和才华。他以清油润笔,用健硬的笔触写下批阅公文,同时他的衣袂拖地,站在黄色的阁楼上,头戴危冠,显示出他的高贵和卓越。
最后两句诗写道:“双金未比三千字,负弩空惭知者难。”这里指的是作者写下的文章,以其丰富的内容和精湛的技巧使人难以超越。即使是拥有双金的才子也无法与他写下的三千字相比,所以即使持着弩箭,也感到无地自容。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展现了作者羊士谔的壮丽景象、远大抱负和才华横溢。他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和比喻,表达了对文学和政治的高远追求,以及自己在文学上的卓越成就。这首诗词充满了豪情壮志和自信,展现了唐代士人的风采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作者介绍
羊士谔的思想追求
前期的政治思想,反映了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对当时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的严重危机,有较清醒的认识。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他不仅能够从实际出发,提出平实的散文理论,而且自己又以造诣很高的创作实绩,起了示范作用。
他在文学观点上主张明道致用。他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以“道”为内容,为本质,以“文”为形式,为工具。特别重视道统的修养,他反对“务高言而鲜事实”。在对待“道”与“文”的关系上,主张既要重“道”,又要重“文”,认为“文”固然要服从于“道”,但非“有德者必有言”,并且列举了许多例子说明“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能言之士哉”,指出:“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事信言文,乃能表见于世”。所谓“事信言文”,就是内容要真实,语言要有文采,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