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薄命

薄命头欲白,频年嫁不成。
秦娥未十五,昨夜事公卿。
岂有机杼力,空传歌舞名。
妾专修妇德,媒氏却相轻。

作品评述

《妾薄命》是唐代诗人王贞白所创作的一首诗,描写了一个女子命途多舛、嫁不成的悲凉境遇。

诗中女子自称“妾”,寓指她的低贱身份和命运。她自称命运薄弱,头发早已花白,多年来却嫁不出去。她以“秦娥未十五”来形容自己年纪轻幼,而昨夜却被公卿之事所侮辱。“秦娥”指的是秦代吕雉,因为美貌被汉武帝宠幸。这里的“娥”意味着美丽,所以可以推测,诗中女子也是以貌取嫁,但却遭到了公卿等权贵的侮辱和不尊重。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无力和无奈。不愿意相信有什么机关可以改变她的命运,她认为自己的美丽和才艺只是流传于歌舞名字中,无法改变自己的现实处境。诗人还揭示了媒氏的不公正,她一直专注于修养女性的美德和品格,但她的媒人却对她轻视,不愿意帮助她嫁出去。

整首诗以悲凉、无奈的口吻描写了一个女子的困境,反映了当时士人婚姻制度的不公平和女性的无助。诗中的女子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读者,虽然她具备了美丽和才艺,但仍然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诗人通过这首诗,既批判了当时的社会现象,也体现了女性在古代社会中的困境和无法改变的命运。

作者介绍

王贞白,字有道(875—958),号灵溪。信州永丰(今江西广丰)人。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唐乾宁二年(895)登进士,七年后(902)授职校书郎,尝与罗隐、方干、贯休同倡和。在登第授职之间的七年中,他随军出塞抵御外敌,写下了许多边塞诗,有不少反映边塞生活,激励士气的佳作。征戍之情,深切动人。对军旅之劳、战争景象描写的气势豪迈、色彩浓烈、音调铿锵。有《灵溪集》七卷,今编诗一卷。其名句“一寸光阴一寸金”,至今民间广为流传。

王贞白的轶事趣闻

  帝泽岂如和尚泽——王贞白逃不脱和尚掌“中”字

  有些人原本并没有做错什么事,但因被一些不明不白的东西纠缠着,竟使之遭受了许多不公平的待遇,这无疑就很让人感叹了。

  江西上饶人王贞白,①字有道,他生性机敏,对生活的要求颇为恬淡,只是他在科场上却显得甚为坎坷。尽管他在昭宗乾宁二年(895年)便考取了进士,但当时有人以为这次考试不无“猫腻”,遂纷纷向上举报。碍于舆论的压力,昭宗就命令有关官员对那些业已考取的新科进士进行复试。如此一折腾,王贞白虽然没被误予删除掉进士名额,但等到他被授予官职时,已是七年之后的事情了。因此,著名诗人郑谷便写了首五言诗来安慰他,其中有句云:殿前新进士,阙下校书郎。

  事实上,王贞白本人也是挺喜欢写诗作文的。他刚刚知道著名诗僧贯休时,便把他自己所写的《御沟》诗寄给贯休,并在信里十分客气地请求对方给予指点。当时和尚贯休便读到了该诗里的句子——此波涵帝泽,无处濯尘缨。贯休虽然觉得这句子颇为警策,但仍觉得它还有再予推敲的必要。但他们两人由于不认识,和尚觉得一时间也不便多说什么话;心说那就等将来有机会时再当面陈说吧。

  后来有朋友组织了一次聚会,王贞白和贯休两人都兴致勃勃地参加了。这样,贯休便说起了王贞白前回给他所寄的作品里似乎还有一个字未必安妥;如有可能,把它再行推敲一下,那就再好也没有了。而这王贞白一听,也像贯休当年不愿修改“十四”为“四十”一样,②随即“呼”的一声便站了起来,颇为生气地瞪了贯休一眼,扬长而去。看着王气咻咻地离去,这和尚却微笑着说道:“王先生思维非常敏捷,他很快就会明白过来,并掉转头来跟我谈诗的。”说罢,和尚遂取笔在手掌心里写了一个字,并痴痴地坐等着他了。果然不出所料,没到一盏茶的工夫,王贞白便又返了回来;他对着贯休深施一礼,然后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我想把上回所呈诗作的前句改为‘此中涵帝泽’,大和尚您觉得如何?”贯休当即笑着把他的手掌心摊开,原来他手心里所写的字正是一个“中”字!王贞白不觉大为惊服道:“大和尚实亦可称为小生之一字师也!”

  此后,两人便成了极为要好的诗友。由此看来,原本热望“帝泽”能给自己更多滋润的王贞白,想不到眼前这和尚给自己所受启发的恩泽,也是绝对不会少到哪里去的啊!

  后来由于适值世乱,对《易经》深有研究的诗人王贞白便不再去做官了,而是回到了老家关起门来专心致志地进行写作。

  按:① 此据《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他书有沿袭《唐才子传》卷十作“永丰人”者,似皆误。② 具见本书《棱棱傲骨识诗僧》一文。

王贞白的生平

  王贞白字有道,信州永丰人。
  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大顺初前后在世。
  尝寄御沟诗与诗僧贯休,有“此波涵帝泽,无处濯尘缨”句。
  他日面晤,语及此。贯休道:“当改一字”。
  贞白拂袂而去。
  贯休乃书一字于掌心以待,贞白果还,曰:“此中涵帝泽,如何”?
  贯休出掌示之,不异所改。
  二人遂订深契。乾宁二年,(公元八九五年)登进士第。
  榜下,物议纷纷。诏翰林学士陆扆于内殿覆试,仍中选。
  七年后,授校书郎。
  后迟隐以终。
  贞白常手编所作诗三百编及赋文等,为灵溪集七卷,(新唐书志只录诗集一卷。此从唐才子传)传于世。
  后以世乱而不仕,归隐后,曾在西山(今广丰中学内)建“山斋”,传道授业,常与罗隐、方干、贯休等名士同游唱和,号称“四大诗人”,手编所作诗三百首及赋文等,为《灵溪集》,共七卷。
  唐·乾宁二年张贻宪榜(895)登进士,是广丰县第一个进士。
  昭宗天复二年(902年)授职校书郎。
  昭宗奔凤翔(今陕西省凤翔县)后,为避世乱而退居家山,以著书自娱,勤奋不辍,不复仕进。王贞白“学力精湛,笃志于诗”,其诗“内涵深刻,意存高远”,“清秀典雅,辞意工丽”,对江西文坛曾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其诗,深受四方学者所推崇,尊以为师。
  在中国文学史上,广丰县众多的文人当中,只有其占有一席之地。所作诗300首及赋文合为《灵溪集》7卷,《全唐诗》共录其诗78首,其中卷24有1首,卷701有65首,卷885有12首。但不知什么原因,最为著名传唱千古的名篇《白鹿洞》“读书不觉春己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却没有收进《全唐诗》中。
  五代十国·后周·显德五年(958年,南唐中兴元年)病卒于故里,葬于广丰县县城西门外城壕畔,并建有王有道公祠(今已废)。遗著自编有《灵溪集》7卷已佚,《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补编》存诗12首。

诗词推荐

都蓝携具向都堂,碾破云团北焙香。汤嫩水轻花不散,口甘神爽味偏长。莫夸李白仙人掌,且作庐仝走笔章。亦欲清风生两腋,从教吹土月轮傍。

竹宫窅窅秋风晚,芸阁沉沉昼漏稀。独有蕃僧承诏宠,红衣白马退朝归。

夜中未成寐,邻歌闻所稀。想像朱唇动,仿佛梁尘飞。误节应偷笑,窃听起披衣。披衣曲已终,窗月存余晖。

我见世间人,个个争意气。一朝忽然死,只得一片地。阔四尺,长丈二。汝若会出来争意气,我与汝立碑记。家有寒山诗,胜汝看经卷。书放屏风上,时时看一遍。

寒水停园沼,秋池满败荷。杜门穷典籍,所得事今多。谁谓三才贵,余观万化同。心虚嫌蠹食,年老怯狂风。

云低昏海日,风急沸洪涛。昔日乘龙贵,今朝汗马劳。纨绮污尘土,珠玉委蓬蒿。若作凄然赋,吾将仆命骚。

望夫石,夫不来兮江水碧。行人悠悠朝与暮,千年万年色如故。

天临有赫,上法乾元。铿锵六乐,俨恪千官。皇血允肃,玉坐居尊。文明在御,礼摆诚存。

满眼山川感旧游,依然野水自横舟。一樽长照古今月,两鬓不禁天地秋。有屋有田清颍尾,自蒲自柳曲江头。虚名不落人间世,一迳松风稳跨牛。

昨朝晴色动春熙,入夜星河弄碧漪。谁信雪花能样巧,等他人睡不教知。起来红日恍开霁,照得王花光陆离。归去中都说奇事,姑苏馆里上元晴。

承华下直直几廷,新暑醺人睡不成。到得曲肱贪梦好,无端急雨打荷声。起看翠盖如相戏,乱走明珠却细倾。归路开心最凉处,水风四面一桥横。

道人学易更参禅,一住江头已六年。劝我小留殊小顾,那知风雪有回船。

江右君臣笔力雄,一言宫体便移风。始知姬旦无才思,祗把豳诗咏女功。

蜀江自嶓冢,流恶及丘原。宁止数斗泥,乃有千丈浑。帝选高才郎,远来乘輶轩。凄然在川上,会思澄其源。重部今何如,想无风水昏。激浊使之清,未觉禹功尊。我戚闾丘生,短衣方服辕。得为经途尉,可致薄夫敦。何须读刑书,顾欲多平反。但令吏不污,信是民无冤。

鸭绿桑乾尽汉天,传烽自合过祁连。功名在子何殊我,惟恨无人快著鞭。

年年宫柳好春光,百啭黄鹂绕建章。冶杏夭桃红胜锦,牡丹屏里燕诸王。

劲叶森利剑,孤茎挺端标。才高四五尺,势若干青霄。移栽东窗前,爱尔寒不凋。病夫卧相对,日夕闲萧萧。昨为山中树,今为檐下条。虽然遇赏玩,无乃近尘嚣。犹胜涧谷底,埋没随众樵。不见郁郁松,委质山上苗。

宇宙开昌运,山川产荩臣。周邦多士贵,鲁国一儒真。江海襟无际,风雷笔有神。渊涵珠皎洁,山立玉嶙峋。剀切三千牍,飞扬四十春。粤从游辇毂,早已冠成均。泮水开重席,中书擢荐绅。赞戎淮甸左,参宪粤天垠。南纪孤飞隼,中台一角麟。大声摇列岳,爽气动高旻。出使方廉察,为郎

彩障成云母,丹墀隔上公。才彰二纪盛,荣播一朝同。近玉初齐白,临花乍散红。凝姿分缥缈,转佩辨玲珑。意惬恩偏厚,名新宠更崇。谁知历千古,犹自仰清风。

自朝连夕去,由海入江来。紫石岩前出,青山峡外开。秦贪徒郡县,粤僭强楼台。陆贾严夫子,千年一倚桅。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