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苏辙的《和李公择赴历下道中杂咏十二首.宿迁项羽庙》
拼音和注音
píng rì jūn shēng tóng pò zhú , shào nián xīn shì xǐ cuī fēng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少年:指年龄在十岁上下到十五六岁阶段的人。
心事:(名)心中所思念或所期望的事。
平日:(名)一般的日子;平时:~他6时左右到家|今天是元旦,比~热闹多了。[近]平常|平时。
破竹:劈竹子。喻循势而下,顺利无阻。喻迅速破亡的形势。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原诗
尺箠西来垄亩中,驱驰力尽众兵冲。
旧封独守君臣义,故国长修俎豆容。
平日军声同破竹,少年心事喜摧锋。
锦衣眷恋多乡思,肯顾田家社酒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