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谨砚(四首选二)

弁阳片石出塘栖,馀墨犹然积水湄。
一半已书亡宋事,更留一半写今时。
剩水残山字句饶,剡源仁近共推敲。
砚中斑驳遗民泪,井底千年恨未销。

作品评述

中文译文:
《周公谨(选)砚(四首选二)》
磨砚池中的砚台,悠然栖息在弁阳片石上,
留下的墨水依然聚集在塘湄之中。
一半已经书写了宋朝的往事,还剩下一半记录现在的时代。
被剩下的水和山写满了字句,在剡源和仁近共同推敲下。
砚台中的斑驳记载着遗民的泪水,千年来的恨意仍未消散。

诗意:
这首诗以砚台作为主题,描绘了历经岁月的砚台仍然留存下来,记录着过去和现在的历史。砚台被看做是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遗民的泪水和民众的怨愤。诗人积极地推崇与现实相关的文化传统,并呼吁人们应当珍惜历史的记忆,不忘历史的反思与教训。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沉的意境,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民众命运的关切。通过描述砚台的状态,诗人将历史打造成了一个宏大的“砚台”,并以此突出了砚台作为传承历史与文化的象征。诗中的斑驳、遗民泪水、千年恨未销等形象都给人一种历史厚重感,让人不禁思考这千百年来的久远历史以及历史所蕴含的教训。诗人的思维开拓了人们对于历史的思考角度,引发了人们对于历史文化的重视。因此,这首诗具有强烈的历史情怀和时代意义,并使人们深感历史的厚重与责任。

诗词推荐

生长升平鹤发翁。儿郎衣采照方瞳。晨昏甘旨凤城中。缓步不须鸠杖策,酡颜时藉蚁杯烘。懒将身世应非熊。

哲理

子知公莹,在*中聘。意猿心不肯收,论荣华命。齿存真性,处清中静。向虚无境内寻,步蓬莱景。

哲理

凝云飞雪暗乡城,遥想鴒原老弟兄。解道因风吹格絮,诗成吟咏许谁听。

哲理

屡与南僧谈瘴溪,独推君县好封圻。不同合浦人民众,虽接交州寇盗稀。

哲理

投闲归里闾,幸与故人遇。情期夙所敦,邀迓已去屡。尚嫌城阙拘,未尽林壑趣。导河高其梁,轻舟具指顾。寒花黄被堤,秋实翠登俎。白须二三翁,相对无俗语。夷犹起遐想,恬旷绝近慕。适野讵有谋,登高亦非赋。信哉庄生言,忘我带与履。

哲理

吟笑还孤永。

哲理

何处堪依仗,经心便皱眉。世情多诡诈,业重信愚痴。取次招他谤,违非不自知。貌恭无德行,祸福在修持。

哲理

俊老三阶后,高华四纪中。朝廷用文治,廊庙得才雄。鸡树前阴改,鱣庭旧跡空。生存华屋处,零落恨无穷。

哲理

寒鱼得汕便为家,两两方舟载小车。谋食旋遭芳饵误,求安仍值积薪遮。情存未免人先得,欲尽要令物莫加。身似虚舟任千里,世间何处有罦置。

哲理

常爱君房言语妙,仍钦叔度德名高。受厘宣室行膺召,置酒梁园喜誉髦。辩博方亲谈衮衮,别离俄起恨劳劳。临岐更辱殷勤句,衰拙何胜异日褒。

哲理

吟月歌风酒力微,独寻幽壑叩禅扉。泊隄小艇迎人渡,入水闲云伴鹤飞。

哲理

小雨洗红叶,青山舒白云。秋风有奇处,我友得平分。

哲理

女痴妻病自堪怜,况更流离历岁年。愿得时清目复朗,扶携同泛峡江船。

哲理

薛县高台已半倾,碧波遗甃自盈盈。池蛙不辨兴亡意,犹学当年鼓吹声。

哲理

不觉形躯衰老。受尽许多萦恼。谁肯死前休。苦贪求。识破修行早早。认取自家珍宝。珍宝价无酬。永存留。

哲理

凭高瞰迥足怡心,菌阁桃源不暇寻。馀雪依林成玉树,残霙点岫即瑶岑。

哲理

一原风俗异衣裘,流落来从绵上州。未到清明先禁火,还依桑下系千秋。

哲理

朅从歙浦来湓浦,闻自全州入桂州。倚俟先生还北棹,定容小子到南楼。甘留旅琐缘何事,积受恩私愧未酬。但愿岁时一相见,萍踪从昔惯漂浮。

哲理

喟然置琴书,白日闲如此。共以蓬蒿身,相去南北里。高楼多远心,流云过如水。有意不能言,悲来但思尔。

哲理

通宵亦孤坐,但念旧峰云。白日还如此,清闲本共君。二毛凋一半,百岁去三分。早晚寻流水,同归麋鹿群。

哲理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