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薛蕙的《徐子容薜荔园十二咏(其六)观耕台》
拼音和注音
suī wú lěi sì qín , duān jū zēng tàn xī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叹息:(动)心里不痛快而呼气出声。
端居:谓平常居处。
耒耜:(名)古代一种像犁的翻土农具。也用作农具的统称。
薛蕙
明朝大臣。祖居亳州城内薛家巷。年十二能诗。举正德九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谏武宗南巡,受杖夺俸。旋引疾归。起故官,改吏部,历考功郎中。正德十五年(1520年)再次被起用,任吏部考功司郎中。嘉靖二年(1523年),朝中发生“大礼”之争,撰写《为人后解》《为人后辨》等万言书上奏,反对皇上以生父为皇考,招致皇帝大怒,被捕押于镇抚司后赦出。嘉靖十八年(1539年),担任春坊司直兼翰林检讨司,不久病死家中,享年五十,被追封为太常少卿
原诗
东菑及农节,高台试登陟。
阡陌路逶迤,陂塘水纡直。
历历原上耕,依依陇间食。
虽无耒耜勤,端居增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