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公岭道中书所见

冯公今去久,岭路至今闻。
红树村村雨,青山片片云。
野桥松板架,岩溜竹筒分。
日落人行少,时参鹿豕群。

作品评述

《冯公岭道中书所见》是明代诗人樊阜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

冯公今去久,
冯公离去已经很久,
岭路至今闻。
岭上的路一直延续至今。
红树村村雨,
红树村的村子里下着雨,
青山片片云。
青山上云彩飘浮。

野桥松板架,
野外的桥梁上铺着松木板,
岩溜竹筒分。
石头上的水潭里流着竹筒的清泉。
日落人行少,
太阳下山时人很少行走,
时参鹿豕群。
偶尔会看到鹿和野猪群。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冯公岭道上的所见所闻。冯公指的是一个人名,他已经离去很久,但岭路仍然存在,让人听说。诗中以红树村、青山、野桥、岩溜等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绘这些景物的特色和现象,展现了作者的感受和情绪。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主线,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和人物的稀少。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冯公的思念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这首诗词的赏析在于其简洁而意境深远的描写手法。诗人运用生动的形象描写,通过对自然景物的刻画,传达了作者对离去的冯公的思念之情。诗中的景物描写简练而生动,通过对红树村村雨、青山云彩、野桥松板、岩溜竹筒、日落人行少等细腻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在冯公岭道上的所见所闻,进一步体会到作者内心的情感。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饱满的意境,展现了明代文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离别的思念之情,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诗词推荐

人间第一荣,初得好科名。万乘登楼看,三台让路行。搜罗空草泽,宴会敌蓬瀛。榜眼兼衣钵,偏依野客情。

山城鸟鹊喜,佳句来春风。浣手三过读,散我磈磊胸。当年过秦论,千载犹为雄。今观妙好辞,蹀躞追前踪。文章信有种,字字含徽宫。少城初识面,软语开冲融。秋月耿高怀,春水莹清衷。俱堕人事海,烦促难舂容。况乃燕雀卑,未易参鸾鸿。别来邛筰外,一笑谁与同。羡君对贤牧,快饮

入仕不为宰,无异面墙壁。如何今世人,指作富贵厄。区区为身谋,反谓第一策。皇皇百里民,谁为访休戚。澡身有至理,面垢吾能索。负北肤所受,非人孰湔涤。诗人有良玉,犹藉他山石。况复吾所师,且喜得亲炙。

波影摇花碎锦铺。竹风清泛玉扶疏。画屏纹枕小纱帱。合色麝囊分翠绣,夹罗萤扇缕金书。十分凉意淡妆梳。

万卷无书道用归,闲文公也未须知。倚天长剑如重战,更有龙头复是谁。

金石虽云久,精诚谅不移。但期忠可仗,谁谓敌谁知。吁极天应泣,难谌信有亏。报君如不尽,祸福定虚辞。

蒲卢喻政意何如,此语源流亦自洙。若愿小民皆类我,须知类我始生徒。

五花骢马七香车,云是平阳帝子家。凤凰城头日欲斜,门前高树鸣春鸦。汉家鲁元君不闻,今作城西一古坟。昔来唯有秦王女,独自吹箫乘白云。

近涧取白水,初篘烹石蟹。

回风落景。散乱东墙疏竹影。满坐清微。入袖寒泉不湿衣。梦回酒醒。百尺飞澜鸣碧井。雪洒冰麾。散落佳人白玉肌。

闻君感叹二毛初,旧友相依万里馀。烽火有时惊暂定,甲兵无处可安居。客来吴地星霜久,家在平陵音信疏。昨日风光还入户,登山临水意何如。

勇猛精进过量人,号曰芗林大居士。住无变易真实处,而常顺行诸佛法。不作世间颠倒业,成辨出世胜方便。而能於此方便中,幻出难思诸境界。复於难思境界中,而现种种殊胜事。华林宝树咸放光,接影连辉相鉴彻。光色清净如金刚,世间无有能坏者。又如无热大宝池,四面分流入於海。

庆历诸名卿,四海标一范。堂堂元佑相,人望复不减。江河源流大,终华峰峦崭。远优士会变,讵作栾书黡。君侯大雅士,渊然粹家范。春风花气馥,秋月寒江湛。贞刚谢瑕缺,洁白消黕黤。驱车问前躅,云露声轞轞。牛刀亦何为,游刃初不斩。解令襦胯民,桁杨戒无犯。时情互醒醉,世味

富贵非足羡,贫贱不足羞。张仪但有舌,周朴不惜头。我少亦学剑,到此万年休。知君耿素抱,曷不远行游。

明日征鞭,又将南陌垂杨折。自怜轻别,拚得音尘绝。杏子枝边,倚处阑士月。依前缺。去年时节。旧事无人说。

暮檐凉薄。疑清风动竹,故人来邈。渐夜久、闲引流萤,弄微照素怀,暗呈纤白。梦远双成,凤笙杳、玉绳西落。掩綀帷倦入,又惹旧愁,汗香阑角。银瓶恨沉断索。叹梧桐未秋,露井先觉。抱素影、明月空闲,早尘损丹青,楚山依约。 翠冷红衰,怕惊起、西池鱼跃。记湘娥、绛绡暗解,

乘云不到玉皇家,岩上仙桃几度花。今日喜偕三益友,看来丹灶炼黄芽。

福庭人静少攀援,雨露偏滋影易繁。磊落紫香香亚树,清阴满地昼当轩。

草树弄春晖,家家倒载归。谁怜独醒客,日暝掩双扉。

衰疲久厌五更朝,每愧冥鸿在泬寥。顾我尘冠雕旧鬓,爱君山桂长新条。文词画虎工逾拙,世味春冰老益消。只欲归依香火社,高堂时听法音潮。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