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秀卿梅二首

月中仙子解征骖,不是株林见夏南。
松竹不凋霜后翠,玉肌得共岁寒三。

作品评述

《和秀卿梅二首》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张明中。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月中仙子解征骖,
不是株林见夏南。
松竹不凋霜后翠,
玉肌得共岁寒三。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仙子与一个名叫秀卿的人共赏梅花的情景。仙子坐在月亮中,下凡解下了仙马的鞍勒,来到人间与秀卿相会。她不是从北方的林中来,而是从南方的夏天到来。在寒冷的冬天,松树和竹子依然保持着翠绿的色彩,没有凋谢。仙子的肌肤也经受住了岁月的寒冷考验,依然像玉一样光滑。

赏析:
这首诗词以幽美的意象和流畅的句子描绘了一幅寓意深远的画面。诗人通过描绘仙子和秀卿共赏梅花的情景,表达了一种超越尘世的美好和纯洁。仙子是月中的存在,象征着高洁和超凡,而秀卿则是凡间的人,代表了平凡的世俗生活。他们在梅花下相会,象征了纯洁与美丽的结合。诗中的松树和竹子不凋霜后翠,暗示了坚韧和不屈的品质。而仙子的肌肤经受住岁寒的考验,寓意着真挚的情感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整首诗意境清新脱俗,给人以美好的遐想和情感上的共鸣。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纯洁、坚韧品质的赞美。它同时也带有一种超越尘世的意味,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纯粹的美的存在。整首诗词以其华丽的辞藻和富有想象力的意象,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独特风格和审美追求。

诗词推荐

一月相抛不出门,几经花县几烟村。桑麻影里炊香早,松竹阴中笑语温。幽磬朝离迎白日,疎钟晚泊送黄昏。捲旗收阵归来也,谁是知恩与报恩。

便把那人喝住。莫使狂行一步。日日处真常,自有神珠堪顾。堪顾。堪顾。共作长生伴侣。

巧者多为拙者资,良筹第一在乘时。市门逐利终身饱,谷口躬耕尽日饥。琼玖鬻来燕石贵,蓬蒿芳处楚兰衰。高皇冷笑重瞳客,盖世拔山何所为。

我是人间自在人,江湖处处可垂纶。扫空紫陌红尘梦,收得烟蓑雨笠身。

东堂起集贤,贵得从神仙。首命台阶老,将崇御府员。送人锵玉佩,中使拂琼筵。和乐薰风解,湛恩时雨连。长材成磊落,短翮强翩翾.徒仰蓬莱地,何阶不让缘。

碧壶时与故人提,山带僧钟日去西。深不知寒双鹭浴,雪滩烟重碎玻璃。

十顷狂风撼曲尘,缘堤照水露红新。世间花气皆愁绝,恰是莲香更恼人。

病厌追游嬾举觞,今年闭户作重阳。香烟袅袅闲萦几,书卷纷纷静满床。斜日更增秋惨淡,黄花应怪客凄凉。长安光景还如昨,谁醉城南杜曲旁?

士忧行不修,不忧禄不及。之子久好学,何患名未立。圣时开贤科,子独不肯入。固非远仕进,服期难赴集。南归慰亲颜,道路正暑湿。悠悠几千里,亦日薄行笠。暂憩青林下,赖有寒泉汲。漱齿去尘埃,土风须渐袭。

正月到盘洲,解冻东风至。便有浴鸥飞,时见潜鳞起。高柳送青来,春在长林里。绿萼一枝梅,端是花中瑞。

挑灯伴寒夜,兀坐竹炉边。赤脚知吟苦,时将山茗煎。

城与清江曲,泉流乱石间。夕阳初隐地,暮霭已依山。度鸟欲何向,奔云亦自闲。登临兴不尽,稚子故须还。

夫子垂竿处,空江照古台。无人更如此,白浪自成堆。鹤静寻僧去,鱼狂入海回。登临秋值晚,树石尽多苔。

长嗟墨翟少风流,急管繁弦似寇仇。若解闻韶知肉味,朝歌欲到肯回头。

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寒食非长非短夜,春风不热不寒天。可怜时节堪相忆,何况无灯各早眠。

山头有路接无尘,欲觅王孙试问津。瞥向苍崖高处见,三三两两看游人。

清晓意未惬,卷帘时一吟。槛虚花气密,地暖竹声深。秀色还朝暮,浮云自古今。石泉惊已跃,会可洗幽心。

桤塍芋垄意中行,浩荡薰风不计程。雨脚背人归玉垒,江声随马入青城。五桥今日新知路,千佛当年旧缀名。水竹光中同一笔,丐君荷露濯尘缨。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