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海

到处啼莺倚棹歌,客怀偏向布帆多。
黄云飞尽天如洗,鳌背山前万顷波。

作品评述

《泛海》是明代张可大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到处啼莺倚棹歌,
客怀偏向布帆多。
黄云飞尽天如洗,
鳌背山前万顷波。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泛海的景象。诗人乘船泛海,四周鸟语啼鸣,仿佛在歌唱。他内心的想法和关注点则更多地放在船上的布帆上。当黄色的云朵飞散,天空变得清澈明亮时,他感叹自然的美景。在船前的广阔海面上,波浪汹涌,仿佛一座巨大的山峦。

赏析:
《泛海》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泛海的壮丽景色,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感慨。通过描绘到处啼莺的声音和船上布帆的画面,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和谐、宁静的自然环境中。黄云飞尽,天如洗,表达了天空的清澈明亮,给人一种宽广开阔和通透明亮的感觉。而鳌背山前的万顷波浪形成了一幅壮丽的画面,给人以巨大和浩渺的感觉。

整首诗以景物描写为主,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和形象,让读者直接感受到自然景色的美丽和壮观。诗人以泛海为背景,以船上的布帆为关注点,通过这些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自然景色的感受。同时,诗人以自然景色为载体,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心境,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思考和感慨。

总之,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和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泛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感慨。诗歌展现了自然的美丽和壮观,同时也体现了诗人的情感和心境,给人以深深的感受和思考。

诗词推荐

春冰消尽草生齐,细雨香融紫陌泥。花里小楼双燕入,柳边深巷一莺啼。坐临南浦弹流水,步逐东风唱大堤。还忆当年看花伴,锦衣骢马玉门西。

汉朝诸公卿,鲜有能自全。广爱信明哲,独悟於机先。托之老氏训,辞禄偕归田。祖帐东都门,万口称其贤。於今阅千龄,高风犹凛然。

相如琴台古,人去台亦空。台上寒萧条,至今多悲风。荒台汉时月,色与旧时同。

难寻华表与丰碑,三尺坟台山四围。翁仲多年苍佩剥,子孙寒食纸钱稀。瘦藤拔地长蛇走,灌木维垣野鼠肥。远也久违乡族去,忍将椒酒酹斜晖。

天资权谲性圆通,相业开元治效中。至死未能忘故智,乞铭犹自算燕公。

自惭疏拙百无能,下板长行粥饭僧。岂谓因缘有侥幸,千斤担子若为胜。

万里谁能访十洲,新亭云构压中流。河鲛纵玩难为室,海蜃遥惊耻化楼。左右名山穷远目,东西大道锁轻舟。独留巧思传千古,长与蒲津作胜游。

楼高收晚照,野迥送宵阴。鹭下汀沙静,萤行岸竹深。撄宁如顺气,缘督正平心。转物天机妙,昭文不在琴。

万顷蟾光浩不收,花汀竹屿思悠悠。黄公所隐知何地,贺监宜归乞此洲。良夜最佳惟午夜,今秋偏好是中秋。举杯酒露月同吸,仰面青天可问不。

群峰罗立青搀搀,中有佛庙名香严。飞泉汹涌出峰后,四时激射苍岩。跳珠喷雪几百丈,下注坎险钟为三。援萝俯瞰石底净,明镜光溢青瑶函。淙流上走渠为窦,左右吞啮何其馋。缘源散讨不知极,但见洞穴争嵚嵌。攀藤直上出云背,岩户秘邃疑神缄。仰窥阴洞看悬乳,白龙垂须正{上髟下

登临慰两眼,不暇顾炎天。万顷大江水,枕压城郭边。沙际少渔鼓,岸曲纷商船。洪波沸赤日,碧树沈苍烟。行客迷古道,游尘眯嚣廛。伟哉乾坤秀,聚此楼观前。夕雨濯暑烦,便觉体欲仙。山光已滴滴,月色何娟娟。更深天宇净,灯火照管弦。归去抱凉睡,梦里嗟流年。

有僧访我携诗卷,自说初成净照堂。求得篇章书壁素,不论尘土渍衣黄。故山别后成新岁,归梦春来绕旧房。看取盈编定何益,客来无语但循墙。

接人高下但唯唯,笑语相随不作难。此翁胸次有泾渭,事不可处执如山。

华发萧萧老蜀关,倦飞可笑不知还。人生只似驹过隙,世事莫惊雷破山。光景半销樽酒里,英豪或隐博徒间。车帷闭置真何乐,书剑飘然未厌闲。

文章士。秀气岳神锺聚。看雕鹏、秋风高举。上青天平步。五五日临夏五。堂上称觞笑语。桂子兰孙齐彩舞。祝寿同彭祖。

莫浪语,阿婆嗔,三叔闻时笑杀人。

若纳水輨,如转丸珠,夫其可道,假体如愚。荒荒坤轴,悠悠天枢。载要其端,载闻其符。超超明神,反反冥无。来往千载,是之谓乎!

若要真铅留汞,亲中不离家臣。木金间隔会无因。须仗媒人勾引。本性爱金顺义,金情恋木慈仁。相吞相陷却相亲。始觉男儿有孕。

菊花不等重阳到。昨夜都开了。问知仙子是生辰。彩翠浮金来供、玉壶春。周郎莫计文君寿。头白须相守。从今更数百年期。月底云间同跨、彩鸾归。

小庭日晚花零落,倚户无聊妆脸薄。宝筝金鸭任生尘,绣画工夫全放却有时觑著同心结,万恨千愁无处说。当初不合尽饶伊,赢得如今长恨别。江南日暖芭蕉展,美人折得亲裁剪。书成小简寄情人,临行更把轻轻撚其中撚破相思字,却恐郎疑踪不似。若还猜妾倩人书,误了平生多少事。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