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丑三月访子白兄于秦淮桥

五月南风水倒流,秦淮桥下问扁舟。
穿花燕子羽毛湿,隔水人家门巷幽。
心忆庭闱瞻楚树,身陪冠冕侍瀛洲。
吾兄归去如相问,衣采终期慰白头。

作品评述

《己丑三月访子白兄于秦淮桥》是明代作家练子宁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五月南风水倒流,
秦淮桥下问扁舟。
穿花燕子羽毛湿,
隔水人家门巷幽。
心忆庭闱瞻楚树,
身陪冠冕侍瀛洲。
吾兄归去如相问,
衣采终期慰白头。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明代旅人访问他的兄长子白于秦淮桥的情景。

诗的开头,五月的南风倒流,显得异常炎热,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焦躁和不安。他来到秦淮桥下,询问扁舟(一种小船),向船上的人打听兄长的消息。秦淮桥是南京市的一座古老的桥梁,因其雅致和优美而著名。

接下来的两句通过描绘燕子湿了羽毛和隔水望见的人家门巷幽静,展现了作者心情的落寞和孤寂。燕子是迁徙的候鸟,它们湿了羽毛可能是因为在飞行过程中遭遇了风雨。作者透过燕子和人家的景象,表达了自己离乡背井的苦闷之情。

接着,诗中提到了心中怀念庭闱(指家中的庭院),瞻望楚国的树木。这表明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乡土文化的眷恋。他身陪冠冕(指官服)侍候在瀛洲(古代传说中的仙境)之上,这里可以理解为他离开了家乡,进入了异地,却依然念念不忘家乡之情。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兄长归去的思念之情,希望兄长能够关心自己的衣着和容貌,以慰白发苍苍的自己。这里展现了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和互相关怀。

整首诗描绘了作者离乡的苦闷、对家乡的思念,以及与兄长之间的深厚情感。通过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孤寂与渴望。

诗词推荐

野塘春草遍,芳树老藤缠。远信占黄耳,清游任白颠。山光晴抹黛,湖气暖腾烟。我有边韶癖,何妨昼日眠。

高邮城,城何长?城上种麦,城下种桑。昔日铁不如,今为耕种场。但愿千万年,尽四海外为封疆。桑阴阴,麦茫茫,终古不用城与隍。

劳生何扰扰,衰鬓已萧萧。偶得《楞严》读,都将世虑消。水流虚谷静,云度碧天遥。独坐忘言久,西山对寂寥。

群贤逐去在朝空,宫禁潛归掌握中。若使当时诛不早,崇恩庙貌又兴隆。

立事成功尽远图,一方独与万方殊。藩臣皆竞师兵略,相国今多揖庙谟。礼乐政行凋弊俗,歌谣声彻帝王都。即随凤诏归何处,只是操持造化炉。

名利了无时,何人暂访师。道情闲外见,心地语来知。竹落穿窗叶,松寒荫井枝。匡山许同社,愿卜挂帆期。

青山绿水。自与今朝长是醉。绿水青山。得道之人本要闲。清风明月。占得逍遥无可说。明月清风。共是三人我便同。

山色童拈出,秋云似削平。可怜松下路,月黑不堪行。

烛暗夜已深,秋虫竞相语。惊风洒蕉叶,冷露散如雨。奈此留滞客,愁绪不可数。白发日以繁,青山渺何许。

否极尝闻泰,嗟君独不然。悯凶才稚齿,羸疾主中年。馀力文章秀,生知礼乐全。翰留天帐览,词入帝宫传。国讶终军少,人知贾谊贤。公卿尽虚左,朋识共推先。不恨依穷辙,终期济巨川。才雄望羔雁,寿促背貂蝉。福善闻前录,歼良昧上玄。何辜铩鸾翮,底事碎龙泉。鵩起长沙赋,麟终

秋入眠床水一方,江湖风月坐来凉。浮浮爽气仙游去,身在苍烟白鸟行。

追立新碑日,怜君苦一身。远移深涧石,助立故乡人。草色荒坟绿,松阴古殿春。平生心已遂,归去得垂纶。

中酒闲眠日掩扉,弄寒窗雨故霏霏。花怜经眼关情剧,游忆同心见面稀。江上一番仍节换,天涯何处不春归。遥知弱女千山里,乍改罗裳定湿衣。

君不见垂髫儿,倏忽为人父。君不见青蛾女,终作东家姥。又不见华堂列绮筵,清歌杂妙舞,须臾烛尽乐无声,寂寂寥寥何所睹。人生亦如斯,一往无今古。白日不肯住,红颜渐成土。短歌行,声最苦。

露下天高秋水清,空山独夜旅魂惊。疏灯自照孤帆宿,新月犹悬双杵鸣。南菊再逢人卧病,北书不至雁无情。步蟾倚杖看牛斗,银汉遥应接凤城。

悠悠千里去,惜此一尊同。客散高楼上,帆飞细雨中。山程随远水,楚思在青枫。共说前期易,沧波处处同。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著 同:着;玉界 一作:玉鉴)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

冰霜染得鬓毛深,又复钩辀听岭禽。老马已非筋力旧,好山重见面颜今。地饶风物皆春意,天念尘烦为午阴。转首十年成一梦,龙蛇满壁富新音。

寒郊好天气,劝酒莫辞频。扰扰钟陵市,无穷不醉人。

弄日临溪坐,寻花绕寺行。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