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适安朝宗

桐阴湖水绿,清气日盈门。
室迩人何远,官卑道更尊。
诗吟唐律语,琴写古人言。
三妙堪名世,无因得细论。

作品评述

《寄适安朝宗》是宋代诗人胡仲弓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桐阴湖水绿,清气日盈门。
室迩人何远,官卑道更尊。
诗吟唐律语,琴写古人言。
三妙堪名世,无因得细论。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寓意深远的景象。湖水在桐树的阴影下呈现出翠绿的色彩,清新的气息充盈在宫门之间。诗人表达了一种对适安朝宗的祝愿,希望宫中能够气象万千,清净纯粹。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首句描述了桐阴湖水的绿色,给人以清新宜人的感觉。接着,诗人以形象化的表达方式,表明适安朝宗内部的氛围明朗纯净,充满了清新的气息。

第三、四句表达了诗人对适安朝宗与自己之间距离的思考。尽管距离很近,但在官位的差异之下,诗人与宫中的人似乎相隔甚远。这种对身份和地位的思考,突出了适安朝宗中权力与地位的困境。

接下来,诗人以诗和琴为象征,表达了自己对古代文学和音乐的热爱。诗吟唐律语,琴写古人言,传承了古代文化的艺术形式。这种传统的表达方式使得诗人能够超越时空,与古人沟通交流。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适安朝宗的赞美,称之为"三妙"。这里的"三妙"可以理解为指诗、琴和适安朝宗本身,它们都具有超越世俗的美好品质。然而,诗人也承认自己难以详细解释这种美妙,因为它们超越了言语和理性的范畴。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思考,表达了诗人对适安朝宗的祝福和赞美,同时也展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权力与地位的思考。它以简练的语言,蕴含着深刻的意境,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作者介绍

胡仲弓,字希圣,号苇航,清源(今福建泉州)人。仲参兄。生平不见记载,据集中诗知其二赴春闱始中进士,初官县令,未几即以言事被黜。继爲绍兴府掾、粮料院官(《心泉学诗稿》卷四《寄胡苇航料院》),时间约在理宗宝祐六年(一二五八)前后(《戊午天基节口号》)。后弃官,以诗游士大夫间。有《苇航漫游稿》,已佚。《江湖后集》卷一二收其诗一百六十余首。清四库馆臣又据《永乐大典》辑爲《苇航漫游稿》四卷。 胡仲弓诗,前四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江湖后集》中之诗,以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编爲第五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炀皇嗣君位,隋德滋昏幽。日作及身祸,以为长世谋。居常耻前王,不思天子游。意欲出明堂,便登浮海舟。令行山川改,功与玄造侔。河淮可支合,峰gH生回沟。封陨下泽中,作山防逸流。船舲状龙鹢,若负宫阙浮。荒娱未央极,始到沧海头。忽见海门山,思作望海楼。不知新都城,已为

冷澹一堤枯柳,孤高九里寒松。行尽北山烟雨,白云深处闻钟。

妖桃气浓暖,蛾眉困风光。杨花扑罗帐,春梦自悠扬。愁心如碧草,随春日益长。碧草逢秋歇,此恨何时忘。

若以名场内,谁无一轴诗?纵饶生白发,岂敢怨明时。知己虽然切,春官未必私。宁教读书眼,不有看花期。

海角天涯,寻朋访友,悄无一个知音。*争人我,财色利名侵。闻说邪淫妄语,拼身命、一向钻寻。真常教,余言直劝,返报怨还深。休休宁奈也,澄清默运,摄养真心。混元一*,升降定浮沉。迤逦收归宝鼎,纯阳就、点铁成金。通玄妙,群魔消散,方显鬼神钦。

和楚人,兹楚地。泣玉山,无所记。但见楚人夸产玉,古庙幽幽无鬼哭。傥有鬼,定无足。

待诏直东华,归休每日斜。职连词客苑,俸入酒胡家。檐网长萦絮,庭砖欲过花。知君未出院,应草侍中麻。

山北山南草木青,杜鹃入夜不堪听。月明一种相思处,遥见天边婺女星。

春风零落后,秋圃恨开迟。总是宜男草,傍人也未知。

嫦娥窃药出人间,藏在蟾宫不放还。后羿遍寻无觅处,谁知天上却容奸。

宿莽湘累怨,幽兰楚俗谣。紫屏空自老,翠被岂能招。欲就苍梧诉,愁迷澧浦遥。哀猿羌昼晦,悲鴃众芳凋。红壁丹砂板,琼钩翡翠翘。如何搴香灶,江上独无憀。

昨夜起观星,北斗悬中天。牛女隔河汉,跬步不得前。东方有一士,被褐露两肩。积雪寒蓬庐,中心常泰然。高歌商颂篇,激烈浮云旋。士心亦何求,长为知者怜。

休官鼓泽居闲久,纵清苦爱吾子能守。幸年来所事消磨,只有苦吟甘酒。平生学道在初心,富贵浮云何有?恐此身未许投闲,又待看凤麟飞走。

靖安院里辛夷下,醉笑狂吟气最粗。莫问别来多少苦,低头看取白髭须。

三的朝露借恩光,剩种江梅作洞房。待得百年俱玉雪,冷官亦自有甘棠。

鸡鸣平旦未为迟,恰是山房睡觉时。著屐起寻溪上路,野梅犹有未残枝。

前山极远碧云合,清夜一声白雪微。欲寄相思千里月,溪边残照雨霏霏。

江上五年同送客,与君长羡北归人。今朝又送君先去,千里洛阳城里尘。

一年春事雨声里,十里扬州梦想边。眼底名花烦折赠,君家风物自嫣然。

翰墨平生友,江山数面亲。诵骚悲楚国,访古失秦民。丘壑岂无趣,尘埃空此身。风行思数数,粮食厌频频。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