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吾庐、傍湖千顷,苍茫一片清润。

出自宋代张炎的《摸鱼子·高爱山隐居》

出自宋张炎的《摸鱼子·高爱山隐居》

拼音和注音

ài wú lú 、 bàng hú qiān qǐng , cāng máng yī piàn qīng rùn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一片:1.数量词。用于平而薄的东西。2.数量词。用于地面、水面。3.数量词。用于呈片状或连接成片的景物。4.数量词。用于弥漫散布的景色、气象。5.数量词。用于集聚在一起的声音。6.数量词。用于人的心情、心地、心意。7.数量词。用于文字、语言。8.整片;整体。

苍茫:(形)空旷;迷茫;没有边际:暮色~。

千顷:百亩为顷。千顷,极言其广阔。

清润:清润qīngrùn∶清脆圆润清润的歌喉。∶清凉湿润春雨初晴,空气十分清润。∶明亮而润泽石料清润。

张炎

张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号玉田,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张炎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张炎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


原诗

爱吾庐、傍湖千顷,苍茫一片清润。晴岚暖翠融融处,花影倒窥天镜。沙浦迥。看野水涵波,隔柳横孤艇。眠鸥未醒。甚占得莼乡,都无人见,斜照起春暝。
还重省。岂料山中秦晋,桃源今度难认。林间即是长生路,一笑原非捷径。深更静。待散发吹箫,跨鹤天风冷。凭高露饮。正碧落尘空,光摇半壁,月在万松顶。

诗词推荐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帝城王气杂妖氛,胡虏何知屡易君。犹有太平遗老在,时时洒泪向南云。

始看东上又西浮,圆缺何曾得自由。照物不能长似镜,当天多是曲如钩。定无列宿敢争耀,好伴晴河相映流。直使奔波急于箭,只应白尽世间头。

楼名聚远倚晴空,无限风光入坐中。岂是帝家移帝力,由来天子即天公。

崑崙奴,著铁袴。打一棒,行一步。{内娄外辶}逻真个{内娄外辶}逻,峭措非常峭措。不惟佛法会尽,且是文章满肚。见渠尝试篇诗,便有惊人底句。如今对大众前,不免一时剖露。

侵寻及颓龄,忧患催霜须。是身如老木,枯枿生孙枝。自念非逸少,屈指无七之。日愿谷丰下,今见凤有儿。安得寿乔松,及渠成立时。追念十年事,欣戚更乘除。瓜葛自延蔓,葭莩相因依。赖此一雏生,两家释猜疑。飞鹊绕屋鸣,织翠来华裾。相视一粲然,英词出琼琚。醴甘不醉人,汤饼

日日西园春思催,携觞结客上高台。正缘从事青州至,更许书生洛下来。早叶已成花半落,新巢未定燕千回。芳辰物物皆堪爱,并作高阳倒载媒。

三五二八月如练,海上天涯应共见。不知何处玉楼前,乍入深闺玳瑁筵。露浓香径和愁坐,风动罗帏照独眠。初卷珠帘看不足。斜抱箜篌未成曲。稍映妆台临绮窗,遥知不语泪双双。此时愁望知何极,万里秋天同一色。霭霭遥分陌上光,迢迢对此闺中忆。早晚归来欢宴同,可怜歌吹月明中。

大道本无幻,常情自有魔。人皆迷著此,师独悟如何。为岳开窗阔,因虫长草多。说空空说得,空得到维摩。

皇献敷八表,武谊肃三边。兰然朝兵日,灵台偃伯年。奉珍皆述职,剥衽尽朝天。功德超前古,音徽播管弘。

牵牛引蔓上东篱,气肃清商雨过时。人意若随天意好,秋光又到菊花枝。

东君著力为渠裁,妙绝真姿不受埃。嗟我一观如梦幻,倚栏非为爱花来。

路熟江郊不待寻,每来真得慰余心。新诗自作弹丸羡,旧帖不教鱼蠹侵。莫叹高山与流水,难迷美玉及精金。频年浪作江湖走,从此冰溪得并吟。

投床栩栩复蘧蘧,不觉笼铜晓鼓初。服杀吾家老中垒,仰观星宿俯观书。

范蠡功成便五湖,鸱夷未了复陶朱。争如终老严陵钓,千古清名一事无。

处世常多忧,政坐口复牵。谁能百无营,饮露如寒蝉。原野足饿殍,山泽漫臞仙。作计苦不早,身穷乃怨天。刘石扰河洛,孝孙方南迁。庇无一区宅,耕无一亩田。牛车不自救,枯骸枕道边。君看董与葛,见几预着鞭。智虑故不同,祸福仍相悬。关辅已荆棘,江淮复戎旃。吾生亦可料,速办

星罗牛渚夕,风退鹢舟迟。浦溆尝同宿,烟波忽间之。榜歌空里失,船火望中疑。明发泛潮海,茫茫何处期。

游客去欲尽,送君濒岁除。身投开士宅,口授异人书。卧榻禅灯古,吟窗水月虚。时临洗研处,芳讯付双鱼。

短发误髯一棹船,白头波浪几掀天。儿孙各占芦花住,网得鲈鱼即酒钱。

调高银字声还侧,物比柯亭韵校奇。寄与玉人天上去,桓将军见不教吹。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