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安阳山翠微寺

平地巍然起一峰,历山西畔隔湖东。
势侵云汉千寻直,影落烟村四面同。
龙窟正当螺髻顶,僧居端在画图中。
邦人不独资观赏,旱岁为霖更有功。

作品评述

中文译文:

题安阳山翠微寺

平地峰巍然巍峨,山川在山西畔,隔湖而东。气势凌云汉千丈,山影投在烟村四面。佛龛正好在螺髻的顶上,僧人坐在画像的中央。不仅邦人来此观赏,旱年中,这里的功德更加显著。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安阳山上的翠微寺,表达了作者对山势和景色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寺庙的美丽和僧人的修行之地。诗中提到寺庙给人带来的祥和与愉悦,并强调了寺庙在旱年为人们带来的福祉。整体诗意意境清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面。

赏析:

该诗通过对翠微寺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受和对佛教寺庙的崇敬之情。诗人运用了生动的形象描写,如平地巍然起一峰、势侵云汉千寻直、影落烟村四面同等,使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山势的雄伟以及寺庙的庄严和美丽。

诗中提及龙窟正当螺髻顶、僧居端在画图中,暗示着寺庙在宇宙中的高傲和独立,以及僧人修行时与世隔绝的境地。这也展示了佛教寺庙作为人们修身养性的场所的特殊意义。

最后两句“邦人不独资观赏,旱岁为霖更有功”,表达了寺庙的功德,特别是在旱年给人们带来的福祉。旱年缺水,为霖指的是希望能有雨水降临,故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寺庙在旱期为人们祈福,希望能有雨水丰收。

整首诗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山水与寺庙相融合的美丽画卷,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僧人修行生活的赞美和敬仰之情。整体意境清新田园,寄托了诗人对大自然和信仰的热爱。

作者介绍

唐皞,高宗绍兴元年(一一三一)官无锡尉。事见清嘉庆《无锡金匮县志》卷一四。今录诗二首。

诗词推荐

罗绮香浓尘满道。耳热笙歌,又酌都城酒。离别中年徒感旧。骊驹抹电曾年少。砧杵西风寒意早。谢尽芙蕖、开到黄花了。独客自怜音信沓。

男子须为颜孟徒,文章义理视公沽。不穷六籍不为学,未了三才未是儒。当作大鹏辞斥鷃,又如快鹘入群鸟。泰山到顶无多路,不肯攀登直是愚。

风晴雨雪天,无趣不萧然。影过邻家月,根通石下泉。长因终日看,忆得故山眠。物性今方会,心虚节自坚。

落花寒食漫从容,野摘堪供菜肚翁。一笑琅玕青满腹,红绫还忆旧家风。

一声幽鸟解呼春,物逐新年气象新。坐阅群生空扰扰,身如槁木是何人。

临淮郡事素称繁,太守才明此典藩。每岁欲甄群吏状,是人思出大贤门。孤生自恨方趋走,末迹无缘被荐论。异日愿公持大柄,毕身犹足望洪恩。

昨来风日较暄些,破晓来游特地佳。也自低头花下过,依前撞落一头花。

一作:予以事系御史台狱,狱吏稍见侵,自度不能堪,死狱中,不得一别子由,故和二诗授狱卒梁成,以遗子由。二首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忘身。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人间未了因。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

满身松露陟崔嵬。行逐岩前麋鹿来。枫叶落,菊花开。日斜人唱采薪

阳崖转窅窕,层林蔽重阴。披榛过舆马,缘云得幽寻。坐觉真境寂,兹焉悟赏心。

钟山阳谷梵王家,帝释台前优钵花。游戏但闻师子吼,比丘身衣锦袈裟。

白云堆里白茅飞,香味芳辛胜五芝。揉叶煮泉摩腹去,全胜石髓畏风吹。

闻道芳洲景气新,却输鸥鹭日相亲,小槽酒熟玻璃色,谁忆高台共赋人。

袖剑飞吟。洞庭青草,秋水深深。万顷波光,岳阳楼上,一快披襟。不须携酒登临。问有酒、何人共斟。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

八月涛江五月湖,画图一见粟生肤。君家奄有两奇观,更觉天真胜画图。

濒海数十里,饥民及万家。雨多忧坏麦,春好忍看花。凿浅疏田水,占晴视晚霞。老农如鬼瘦,不住作生涯。

南坡玉雪万花团,旧约东风载酒看。冷落铜瓶一枝亚,今年天女亦酸寒。

寒星无数月如钩,槁叶呼风入敝裘。人世可怜唯有老,镜中憔悴梦中愁。

两山相负为峰麓,流水重重注溪谷。游人上寻流水源,未觉崎岖病双足。山深下视云漫漫,径垂石底千屈盘。松林阴森白日静,忽惊人世如奔湍。客行不避苦寒出,僧定端居不下席。人生嗟与草木同,置身所在由初植。堂中白佛青髻鬟,气象冲淡非人间。坐令远客厌奔走,径欲筑室依空山。

洞见其颜,拈却案山。影流心鉴,智入道环。师旷不闻而其声自普,离朱不辨而其色非悭。一点自然兮妙超过去现在,十方平等兮全该内外中间。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