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过伎家饮书赠陈翠

红楼细雨燕飞斜,玉面珠帘相映遮。
三月江南春色尽,却行江北见梅花。

作品评述

《雨中过伎家饮书赠陈翠》是明代程嘉燧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雨中过伎家饮书赠陈翠

红楼细雨燕飞斜,玉面珠帘相映遮。
三月江南春色尽,却行江北见梅花。

译文:
在红楼的细雨中,燕子斜飞,玉面和珠帘相互映照遮掩。
三月的江南春色已经消尽,却要前往江北去欣赏梅花。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雨中的场景。红楼中,细雨纷飞,燕子斜飞,雨水从斜方向倾泻而下。在这样的雨中,玉面和珠帘反射出彼此的光芒,形成一种柔美而神秘的遮掩之感。然而,三月的江南春色已经逐渐消失,作者却选择了离开江南,前往江北欣赏梅花。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雨中的景色,表达了对江南春色的告别和对江北梅花的向往。雨水的倾泻和燕子的斜飞增添了一种忧郁的氛围,与江南春色的消失相呼应。玉面和珠帘的映照遮掩,使得整个画面更加朦胧和富有诗意。在江南春色已尽的时候,作者选择了离开,前往江北去寻找梅花。这种离愁别绪和对新生事物的期待相互交织,表达了人生离别和追求美好的感慨。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意境深远、情感丰富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了明代文人的细腻与豪情。

诗词推荐

红颜称绝代,欲并真无侣。独有镜中人,由来自相许。

卫霍元勋後,韦平外族贤。吹笙只合在缑山。闲驾彩峦归去、趁新年。烘暖烧香阁,轻寒浴佛天。他时一醉画堂前。莫忘故人憔悴、老江边。

十分天赋好精神。宫样小腰身。迷却阳城下蔡,未饶宋玉东邻。不堪回首,高唐去梦,楚峡归云。从此好寻夫婿,有书频寄鸿鳞。

春桑催蚕日迟迟,春蚕食叶开文闱。桃源虽好不可住,高人梦故山薇。金鸡啁啪唤出日,轻舟短棹风吹衣。莫问虹梁春燕入,莫吟西堂春草萋。水光山色二千里,助君笔底龙蛇飞。丹成九转天上去,五云胶轕黄金扉。回首故乡烟霭暮,城郭如故人民非。年来世事转头改,不见华表丁令威。送

手种琅玕照眼新,老来深寄五湖身。连宵留得枝间月,邀我同为物外人。封殖不贪千户富,依栖可慰一生贫。武夫称谓殊粗俗,却恨樊川语未亲。

短亭车马地,送子一盘恒。不畏离群久,所嗟行路难。晒衣云日薄,扑面水风酸。圣有中庸训,时时著意看。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海棠香老春江晚,小楼雾縠空濛。翠鬟初出绣帘中,麝烟鸾佩惹蘋风碾玉钗摇鸂鶒战,雪肌云鬓将融。含情遥指碧波东,越王台殿蓼花红。披袍窣地红宫锦,莺语时转轻音。碧罗冠子稳犀簪,凤凰双飐步摇金肌骨细匀红玉软,脸波微送春心。娇羞不肯入鸳衾,兰膏光里两情深。

象纬临天阙,瑶空集万灵。云霞纷掩映,星斗叠晶荧。宝地春应满,金门夜不扃。千官陪宴乐,拜舞在明庭。

社后十日雨,坏却山桂化。不见日车行,但见雨脚斜。闷坐室何有,辞眠情不佳。安得万里风,浩荡吹晴霞。

旷望登古台,台高极人目。叠嶂列远空,闲花杂平陆。白云入窗牖,野翠生松竹。欲览碑上文,苔侵岂堪读。

道傍田家翁妪俱垂白,败屋萧条无壮息。翁携鎌索妪携箕,自向薄田收黍稷。静夜偷舂辟债家,比明门外已如麻。筋疲力弊不入腹,示议县官租税足。

团扇香中嫋嫋风,断肠声里看羞红。不须过处催乾盏,听彻歌头盏自空。

山在画堂西,钩帘静对时。林高日落早,巷僻客来迟。抱病独不饮,爱闲君所知。阶前碧梧叶,片片可题诗。

瑞芳楼下,有花中君子,群然相聚。笑把筒露浥,来庆黄堂初度。净植无尘,清香近远,人与花名伍。六郎那得,这般潇洒襟宇。运了多少兵筹,依红泛绿,向俭池容与。歌裤方腾持节去,未许制衣湘楚。紫禁荷囊,玉堂莲炬,遍历清华处。归寻太乙,轻舟一叶江渚。

何人不爱,是江梅红绽。雪野寒空冻云晚。照清溪绰约,粉艳先春,包绛萼、姑射冰肌自暖。上林花万品,都借风流,国色天香任欣羡。共素娥青女,一笑相逢,人不见、悄悄霜宫月殿。想乘云、是在玉皇前,粲蕊佩明珰,侍清都燕。

帝舜生於姚丘兮,地近夷而居东。母握登感天瑞兮,漾祥光於大虹。历山其所耕稼兮,陶渔皆有遗迹。二女降於妫汭兮,百官备而景从。大禹巡於鬴山兮,会群臣而计功。执玉帛者万国兮,戮后至之防风。托菲饮以名泉兮,凿了溪而宅土。发金简於石匮兮,藏秘图於山中。望邑名夫虞姚兮,

离念非前期,秋风忽已至。--潘述芸黄众芳晚,摇荡居人思。--皎然白霜凄以积,高梧飒而坠。--汤衡悠然越山川,复此恨离异。--潘述时景易迁谢,欢□难兼遂。--皎然惜分缓回舟,怀遥企归驷。--汤衡休浣情自高,来思日云未。--潘述

泉石聊复尔,杖屦亦偶然。万化同一适,鱼鸢兮天渊。

江西文派有新图。诗律嗣东湖。十首齐安书事,君王曾问相如。牙签B33D架,银钩落纸,美玉明珠。见说诏岁金匮,后来天下浑无。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