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身幸免坐毡针,镜里休怜白发新。
杖屦消摇共来往,更添林下一閒人。
王炎(一一三八~一二一八),字晦叔,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孝宗干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调崇阳县主簿。歷绍兴府户曹参军,知临湘县。应辟入张栻江陵帅幕。淳熙十年(一一八三),爲潭州教授,迁通判临江军,并权知军。宁宗庆元初,召爲太学博士,三年(一一九七),迁秘书郎,实录院检讨,着作佐郎。五年,爲军器少监。以事出知饶州,未数月罢,闲居七年。开禧三年(一二○七),起知湖州,任满后引年告退。嘉定十一年卒,年八十一。有《双溪文集》等。《双溪集》各本卷次不一,以《四库全书》据明万历王孟达刻二十七卷本除有少量讳改外,编次文字最爲整饬。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新安文献志》卷六九有传。 王炎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明嘉靖十二年王懋元刻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次韵子大四绝》是宋代诗人王炎的作品。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抽身幸免坐毡针,
镜里休怜白发新。
杖屦消摇共来往,
更添林下一閒人。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人从繁忙的世事中解脱出来,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诗人表达了抛开名利和功名的愿望,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在。他选择了一个闲适的生活,放下一切烦恼,享受自然的美好。诗中表现出对自由、平静和退隐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示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诗人通过描述自己摆脱了繁琐的世务和社会压力,选择了一个宁静自在的生活方式。他把自己比作坐在毡针上的人,意味着他的生活避开了世俗的烦恼和纷扰。他提到自己的白发,暗示岁月的流逝和阅历的增长,但他并不忧伤,反而以一种平和的心态接受自己的新形象。
诗中的“杖屦消摇共来往”以及“林下一闲人”表达了诗人追求宁静的心愿。他放下了行走时所需的拐杖和鞋子,消除了一切喧嚣和动荡,享受与自然相处的宁静时光。他成为林中的一位闲人,与大自然相互交融,得到心灵的安宁。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退隐生活的美妙和诗人内心的宁静。它向读者传达了一种追求自由、超脱尘世的情感,同时也呼应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对于退隐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意境清新宜人,给人一种宁静、自由和舒适的感觉,引发人们对于生活方式的思考和追求。
身到瀛洲须命好,官称庚氏莫言卑。
稻田高下欲分畦,积潦瀰茫隔寸堤。天意未收连夜雨,农功良苦半身泥。一丸莫救风涛决,千顷空怜稼穑低。朝满夕除应可信,望晴心绪忆昌黎。
喜得家书睡不成,拥衾欹枕数寒更,冲风勿板俄惊晓,映日纱窗又报晴。蹀躞过桥朝马响,咄嗟争道担夫声。利名失脚时回首,虽未能忘也较轻。
闻爇炉香要决疑,不疑何用卜著龟。圣人自有韦编在,进退存亡岂不知。
全家居小艇,面色总成黧。何可偏多子,平生仅一妻。螺羹兼蚬肉,稗粥和秔粞。细省庄周语,逍遥理未齐。
过了秦灰汉又唐,衣冠谁不是牙郎。河东柳氏何师法,奴婢犹知蹈大方。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