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赠珪上人》

一尘不染俗难干,百事无能心自閒。
我道老僧痴未绝,有时采菊见南山。

作者介绍

仇远(一二四七~?)(生年据本集卷六《纪事》诗注“淳祐丁未予始生”等推定),字仁近,号近村,又号山村民,学者称山村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度宗咸淳间以诗着,与同邑白珽合称仇白。元成宗大德九年(一三○五)爲溧阳学正,秩满归。享年七十余。有《金渊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均系官溧阳时所作。又有《兴观集》、《山村遗稿》,爲后人据手迹所裒集,清干隆时歙人项梦昶合辑爲《山村遗集》。事见清嘉庆《溧阳县志》卷九。 仇远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爲底本。《金渊集》编爲一至六卷,《山村遗集》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赠珪上人》是宋代仇远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清净高远境界的向往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赠珪上人

一尘不染俗难干,
百事无能心自閒。
我道老僧痴未绝,
有时采菊见南山。

中文译文:

赠送给珪上人

尘世的纷扰难以染污心灵,
百般事务无法奈何我自由自在。
我深知老僧的痴迷未曾消失,
有时候,采摘菊花,见到南山的壮丽景色。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抒发了仇远对尘世的厌倦和对清静高远的向往之情。诗的前两句“一尘不染俗难干,百事无能心自閒”表达了作者内心远离尘嚣、追求宁静自在的心境。他不愿被尘世琐事所困扰,也无意插手世俗的纷争,心境自然而然地宁静下来。

接下来的两句“我道老僧痴未绝,有时采菊见南山”则表达了作者对修行者的理解和敬仰。这里的“老僧”指的是精神上追求超脱和解脱的僧人。作者认为,这些修行者虽然被世人视为痴呆,但他们的痴迷恰恰是对俗世追求的一种超越,是对内心真实自我的追寻。而“采菊见南山”则象征着作者在追求卓越境界的过程中,能够体验到大自然的美好和宇宙的壮丽。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尘世的冷漠和对超脱境界的向往。通过赞美修行者的痴迷和对大自然的感悟,诗中蕴含着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这是一首富有禅意的诗词,让人们感受到了作者对超越尘世苦恼的追求和对内心自由解脱的渴望。

  • 《书管掾所抄张安国诗》

    天上张公子,诗轻万户侯。驾车追熟路,顺水放轻舟。化鹤惊何远,藏山散莫收。可人秋浦掾,著力为冥搜。

  • 《太平老豁庵》

    父母胞胎未结前,赵州识后笑南泉。豁然道与虚空似,不道虚空似豁然。

  • 《晓发公安(数月憩息此县)》

    北城击柝复欲罢,东方明星亦不迟。邻鸡野哭如昨日,物色生态能几时,舟楫眇然自此去,江湖远适无前期。出门转眄已陈迹,药饵扶吾随所之。

  • 《春夕与西林老月下坐二首》

    燕子呢喃君得知,深谈实相妙难思。久参贝叶云何梵,一见桃花更不疑。一物言无也大奇,如何半夜却传衣。於知见处生知见,在是非中起是非。

  • 《偈五首》

    宗乘一唱殊途绝,万别千差俱泯灭。通身是口难分雪,金刚脑后三斤铁。

  • 《次弟观二首呈雪航》

    流俗方澜倒,禅心自铁顽。人于诗信老,天与病全閒。拄杖溪山曲,移尊雪月閒。相逢多拙句,为我细修删。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