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事三分破二分,山郊劝相岂虚文。
通宵已过台前雨,破晓谁耕陇上云。
士女携壶方杂还,老癃扶杖亦欢欣。
迂疎为郡浑无补,只把丰年答圣君。
虞俦,字寿老,宁国(今属安徽)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初爲广德、吴兴二郡教官(本集卷三《再用韵述怀》注),歷绩溪令,知湖州、婺州(本集卷二《林子长见访……》注)。淳熙十六年(一一八九),爲太学博士,迁监察御史(本集卷六《轮对札子》题注、《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九之六),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爲国子监丞(《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二之九),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爲淮南东路转运副使(本集卷六《被召上殿札子》题注)。三年,转江南西路转运副使兼知平江府。四年,改知庐州(《吴郡志》卷七、卷一一)。嘉泰元年(一二○一),除中书舍人(本集卷六《已见札子》题注)。二年,迁兵部侍郎(《宋会要辑稿》兵二六之一三)。生平崇敬唐白居易,家建尊白堂,有《尊白堂集》二十二卷(本集卷首陈贵谊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其中诗四卷。明嘉靖《宁国府志》卷八有传。 虞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虎丘劝农》是宋代虞俦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中描绘了春天农村的景象,表达了劝农的呼声和对丰收的期盼。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春天的工作三分之二已经完成,山郊之间的劝导农民又岂是虚文。整夜的雨已经停歇,黎明时分谁在田地上耕作,云彩在陇上飘荡。士人和妇女们带着酒壶纷纷返回,老癃也扶着拐杖欢欣鼓舞。虽然工作迂腐而无望,但只愿为了丰收回答圣君的期望。
这首诗词展现了春天农耕的场景和社会风貌,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通过描绘春天的事物和农民的劳作,表达了作者对农业劳动的重视和对丰收的殷切期盼。
首先,诗词表达了春天工作的进程,揭示了春耕的艰辛与付出。作者用“春事三分破二分”来形容春耕工作的完成度,暗示了农民们在田间辛勤劳作的情景。
其次,诗中提到了山郊之间的劝导农民。这表明作者认为农民需要得到正确的指导和鼓励,而不是虚假的文字安慰。这种劝导农民的呼声彰显了作者对农业兴盛的关切和期望。
接着,诗词描绘了夜晚雨过后的清晨景色,雨水滋润了土地,农民们在田间劳作。这一描写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又暗示了农民们对于天时的依赖和对农作物生长的期待。
诗的后半部分展示了农民们的欢聚景象,士人和妇女们携带着酒壶欢快地回家,老癃也扶着拐杖高兴地行走。这种欢欣鼓舞的氛围反映了农民们在丰收前夕的喜悦和对美好未来的展望。
最后,诗词以自己的迂疏无补来自嘲,但仍然表达了对丰年的期盼和愿意回答圣君的期望。这种自我反省和对未来的承诺,显示了作者对农业发展和国家繁荣的关切。
总的来说,虞俦的《虎丘劝农》以简洁明快的笔触,通过描绘春天的农耕景象和农民们的劳作,表达了对农业劳动的尊重和对丰收的渴望,彰显了作者对农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注。
岁残清夜一溪澄,更爱千峰霁月升。天地高低银色界,山川表裹玉壶冰。裘单拥火宜无倦,石响舟行恐不胜。休数兴来并兴尽,兹游今古亦何曾。
一击当机,千圣莫窥。佩无文印,著粪扫衣。踞魔王殿,开邪见扉。说禅说道,恶口臊齿。论心论性,撒屎撒尿。牵犁上树,拗折称锤。抗戾佛祖,倒行逆施。不是{拗扌换亻}堂,更是阿谁。曲罢酒阑人不会,断肠依旧画娥眉。
上樽不解散牢愁,灵药安能扶死病?千钧强弩无自射虚空,六出奇计终难逃定命。人生斯世无别巧,要在遇物心不竞。忧忘寝食怒裂眦,孰若凭高寄孤咏。炎天一葛冬一裘,藜羹饭糗勿豫谋。耳边闲事有何极,正可付之风马牛。
青阳三巳日,佳气九城中。洛饮传周俗,溱诗载郑风。停轮浮桂醑,解袂泛兰丛。选胜开慈宴,多欢组绶同。
鱼梁沙浅鹭争淘,处处村田响桔槔。一夜城西苕水下,酒船直并小楼高。
城外萧萧北风起,城上健儿吹落耳。将军玉帐貂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飞。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