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洛阳拜尘友,欲取金印击肘后。
又不见长安轻薄儿,谁道青云不可梯。
雨露翻覆岂无意,炙手新交旧交弃。
华轩丹毂照青春,列屋娥眉妒宠新。
若非大夫尝便客,亦是丞相拂须人。
车如鸡栖马如狗,疾恶今无朱伯厚。
甘向青陵老种瓜,肯效南山歌落豆。
直如弦,死道边。
杵臼论交世谁数,翟公勒门吁可怜。
李洪(一一二九~?),字可大(《宋诗纪事补遗》卷六一),扬州(今属江苏)人。正民子。宋室南渡后侨寓海盐、湖州。高宗绍兴二十五年(一一五五),官监盐官县税。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爲永嘉监仓。未几,奉召入临安任京职,官终知藤州。有《芸庵类稿》二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其中诗五卷。事见宋陈贵谦《芸庵类稿序》及本集诗文。 李洪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新交行》是宋代李洪的一首诗词。它描述了一种社会现象,抒发了作者对人际关系的感慨和对社会风气的不满。
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如下:
君不见洛阳拜尘友,
欲取金印击肘后。
又不见长安轻薄儿,
谁道青云不可梯。
你是否看到过洛阳的人拜倒在权贵面前,
为了得到金印而卑躬屈膝。
又是否看到过长安的轻浮之人,
谁说青云之路不可攀登。
这首诗词通过对洛阳和长安两个城市的对比,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状态。洛阳是东汉时期的都城,长安则是唐朝的都城,它们在历史上都是权力集中的地方。洛阳的人因为追逐权贵而卑躬屈膝,希望获得金印的认可。而长安的人则以轻浮薄情而闻名,他们不珍惜机会,不知道青云之路是需要努力攀爬的。
雨露翻覆岂无意,
炙手新交旧交弃。
华轩丹毂照青春,
列屋娥眉妒宠新。
雨水和露水翻滚,岂无寓意;
新交的朋友抛弃了旧交。
华轩车上的红轮映照着青春,
娥眉住的房屋嫉妒新宠。
这部分描述了人际关系的变化和人们对新鲜事物的追求。雨水和露水翻覆,象征着人际关系的波动和变化,并不是毫无原因。新交的朋友们抛弃了旧交,可能是出于某种目的或利益的考虑。在这个社会中,人们追求新的交往对象,嫉妒那些得到别人宠爱的人。
若非大夫尝便客,
亦是丞相拂须人。
车如鸡栖马如狗,
疾恶今无朱伯厚。
即使不是权贵的亲近朋友,
也是丞相拂须之人。
车马如同鸡犬,
疾恶者今天却没有朱伯厚。
这部分描述了社会中权贵和平凡人之间的关系。即使不是权贵的亲近朋友,也有机会接近高官显贵。而一些平凡之人,尽管行恶,却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缺少了朱伯厚这样的廉政官员的存在。
甘向青陵老种瓜,
肯效南山歌落豆。
直如弦,死道边。
杵臼论交世谁数,
翟公勒门吁可怜。
宁愿在青陵老去种瓜,
也不愿效仿南山歌者的命运。
直如琴弦,死在路边。
杵臼之间谁来评判交往的真假,
翟公勒门呼喊可怜。
这部分表达了对社会风气的不满和对真实友谊的渴望。作者表示宁愿选择朴实的生活,宁愿在田园之间种植瓜果,也不愿效仿南山歌者那样的命运,他们选择了艰苦的生活方式,却无法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诗中提到的"直如弦,死道边"意味着坦诚而真实的友谊往往被社会所忽视和遗忘。"杵臼"指的是用来磨谷物的器具,引申为人们平凡的生活和工作,作者质疑社会如何评价和衡量交往中的真实性和价值。最后一句中的"翟公"是指翟仲明,他是宋代的一位官员,勒门呼喊可怜,意味着社会中廉政官员的稀缺和对公正的渴望。
这首诗词《新交行》通过对洛阳和长安两个城市的对比,揭示了社会风气的虚浮和权力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作者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不满和对真实友谊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问题和不公平现象。这首诗词给人以思考,引发对社会关系和人性的深入思考。
身到瀛洲须命好,官称庚氏莫言卑。
稻田高下欲分畦,积潦瀰茫隔寸堤。天意未收连夜雨,农功良苦半身泥。一丸莫救风涛决,千顷空怜稼穑低。朝满夕除应可信,望晴心绪忆昌黎。
喜得家书睡不成,拥衾欹枕数寒更,冲风勿板俄惊晓,映日纱窗又报晴。蹀躞过桥朝马响,咄嗟争道担夫声。利名失脚时回首,虽未能忘也较轻。
闻爇炉香要决疑,不疑何用卜著龟。圣人自有韦编在,进退存亡岂不知。
全家居小艇,面色总成黧。何可偏多子,平生仅一妻。螺羹兼蚬肉,稗粥和秔粞。细省庄周语,逍遥理未齐。
过了秦灰汉又唐,衣冠谁不是牙郎。河东柳氏何师法,奴婢犹知蹈大方。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