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能赋属吾侪,不用传杯击鉢催。
九日风光堪落帽,中年怀抱更登台。
江山信美因人胜,萸菊逢辰满意开。
二谢风流今复见,千年留句待公来。
陈师道(一○五三~一一○二),字履常,一字无己,自号后山居士,学者称后山先生,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家贫,苦志好学。年十六,以文谒曾巩,遂留受业。神宗熙宁中,王安石经学盛行,师道心非其说,绝意仕进。元丰四年(一○八一),曾巩奉诏修史,荐入史馆,以布衣未果。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四月,以苏轼等荐(《苏轼文集》卷二七《荐布衣陈师道状》),起爲亳州司户参军,充徐州教授(本集《谢徐州教授启》)。七月,除太学博士(《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三○),因五月间曾託疾乞假到南京见苏轼,仍罢爲徐州教授(本集《谢再授徐州教授启》)。五年,移颍州教授(任渊《后山年谱》)。绍圣元年(一○九四),坐苏轼余党,谪监海陵酒税(本集《与鲁直书》)。二年,调彭泽令,以母丧未行,家居六年。元符三年(一一○○),除棣州教授,未赴,召爲秘书省正字(《后山年谱》)。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扈从南郊,天寒无绵衣,以寒疾卒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年四十九。遗着由门人魏衍编爲《彭城陈先生集》二十卷,其中诗六卷,四百五十六篇(魏衍《彭城陈先生集记》),已佚。有《后山居士文集》(二十卷,收诗多于魏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卷)及任渊《后山诗注》传世。《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陈师道诗,以宋蜀刻大字本《后山居士文集》(有绍兴二年谢克家序)爲底本(卷六原缺第二十二页,据目录以宋刻《后山诗注》本补足)。校以宋刻《后山诗注》(残存卷三下至六,藏北京图书馆,简称宋注本)、高丽活字本《后山诗注》十二卷(出明弘治十年袁宏刻本,《四部丛刊》据此影印,简称高丽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诗注》十二卷(简称库注本),清雍正八年(一七三○)赵骏烈刻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四卷(据明弘治十二年马暾刻本《后山先生集》三十卷重编,简称赵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集》二十四卷(简称四库本)、张钧衡《适园丛书》本《陈后山集》三十卷(一九一四年据旧钞本翻刻,简称张本)。除宋刻残本外,五本共同的异文校语简作各本。凡底本失收而见于校本诸诗,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后。
《和李使君九日登戏马台》是宋代陈师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登上戏马台,和李使君共乐九日。登高能赋予我们这些人,不需要传递酒杯、击鼓催促。九月的风景令人心醉,中年的心怀更加豁达。江山之美因人而胜,萸菊花在这个节日中绽放开来。向着风流之人致以二次谢意,千年后仍留下这句话等待贵公子的到来。
诗意:
这首诗是陈师道在和李使君一起登上戏马台,共度九日的时候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登高的景致,表达了登高时能够赋诗的心情和心境,以及与朋友共享这种乐趣的愉悦。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欣赏,尤其是九月的美景给他带来的喜悦。他还表达了中年人在怀抱中更加豁达和开阔的心态。诗人认为江山之美是因为有了杰出的人物才更加突出,而在这样美好的节日中,萸菊花盛开,增添了喜庆的氛围。最后,诗人向那些风流潇洒的人表示感谢,并留下这句话,期待千年后有人能读到并理解他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以描绘九日登高的场景为背景,展示了诗人豁达开阔的心态和对美好事物的赞美。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和情感的交融,表达了对美景、友谊和人生的热爱和珍惜。通过描写九月的风光和中年人的心态,诗人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生活变化的思考,以及对友情和美好事物的感激之情。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登高乐趣的追求,同时也寄托了他对友谊和美好人生的向往和期待。通过这些描写,诗人传达了积极向上、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愉悦和激励。
天上张公子,诗轻万户侯。驾车追熟路,顺水放轻舟。化鹤惊何远,藏山散莫收。可人秋浦掾,著力为冥搜。
父母胞胎未结前,赵州识后笑南泉。豁然道与虚空似,不道虚空似豁然。
北城击柝复欲罢,东方明星亦不迟。邻鸡野哭如昨日,物色生态能几时,舟楫眇然自此去,江湖远适无前期。出门转眄已陈迹,药饵扶吾随所之。
燕子呢喃君得知,深谈实相妙难思。久参贝叶云何梵,一见桃花更不疑。一物言无也大奇,如何半夜却传衣。於知见处生知见,在是非中起是非。
宗乘一唱殊途绝,万别千差俱泯灭。通身是口难分雪,金刚脑后三斤铁。
流俗方澜倒,禅心自铁顽。人于诗信老,天与病全閒。拄杖溪山曲,移尊雪月閒。相逢多拙句,为我细修删。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