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洗春枝冷,莺愁晚更啼。
感时双泪落,送客片帆西。
淮隰逢鴒羽,京尘纵马蹄。
有才无殿课,安稳步通闺。
强至(一○二二~一○七六),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除泗州司理参军,歷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韩琦判永兴军,辟爲主管机宜文字,辗转在韩幕府六年。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召判户部勾院,迁群牧判官。九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卒,年五十五。其子浚明集其所遗诗文爲《祠部集》四十卷,曾巩爲之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祠部集》三十五卷,又《韩忠献遗事》一卷。《咸淳临安志》卷六六、清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强志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武英殿聚珍版木活字本(简称活字本)、武英殿聚珍版同治七年刻本(简称同治本)。另辑得集外诗四首,附于卷末。
诗词:《送王天常太祝诗》
雨洗春枝冷,莺愁晚更啼。
感时双泪落,送客片帆西。
淮隰逢鴒羽,京尘纵马蹄。
有才无殿课,安稳步通闺。
中文译文:
雨水洗净春天的枝条,使得小莺在黄昏时分更加忧愁地啼鸣。
感慨时刻,双眼泪水滑落,送别客人,船帆已展开向西方驶去。
在淮河和隰县之间,遇见了一只美丽的白鹭,而在京城的尘土中,马蹄纵横奔驰。
他有才华,却没有得到官方的课程教授,却能安稳地步入通向家门的小巷。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强至的《送王天常太祝诗》。诗人以简洁而精炼的语言,描绘了离别时的情景和内心的感受。
第一句描述了雨水洗净春天的枝条,显露出离别时的凄凉和冷清。莺鸟在黄昏时分愁思满怀,啼声更加悲切,增添了离别的伤感氛围。
第二句表达了诗人在送别时感慨万分,双眼泪水无法控制地流下。船帆已经展开,客人即将远航向西方,离别之情更加深沉。
接下来的两句通过地名的描写,展示了诗人送别后的行程。淮河和隰县是古代的地名,逢上一只美丽的白鹭,显示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感受。而京城的尘土和马蹄声,象征着繁忙的都市生活和离别后的孤寂感。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心境。他有才华,但却没有得到官方的课程教授,然而他可以安稳地步入家门,继续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生活。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对官方功名的冷淡和对个人追求的坚持。
整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刻画了送别时的凄凉和内心的感慨。通过对自然景物和情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思考和对个人追求的坚持。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诗意深远而引人深思。
龙舟万骑入川来,天上鲛绡水府开。便与真妃充土物,凌波香袜不须裁。
建国宜师古,兴邦属上庠。从来以儒戏,安得振朝纲。叔世何多难,兹基遂已亡。泣麟犹委吏,歌凤更佯狂。屋壁馀无几,焚坑逮可伤。挟书秦二世,坏宅汉诸王。草草临盟誓,区区务富强。微茫金马署,狼藉斗鸡场。尽欲心无窍,皆如面正墙。惊疑豹文鼠,贪窃虎皮羊。南渡宜终否,西迁
莫以今时宠,难忘旧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九疑浚倾奔,临源委萦回。会合属空旷,泓澄停风雷。高馆轩霞表,危楼临山隈。兹辰始澄霁,纤云尽褰开。天秋日正中,水碧无尘埃。杳杳渔父吟,叫叫羁鸿哀。境胜岂不豫,虑分固难裁。升高欲自舒,弥使远念来。归流驶且广,泛舟绝沿洄。
登高取醉散我愁,倒卧城南百尺之酒楼。出门但知行路苦,醉乡可以逍遥游。君不能遗身天地上玉京,又不能荣名将相专金城。徒将绿发染春雪,风尘羁绁终无成。不如且饮一壶酒,酒尽愁消更何有。醉来豪气不可收,嘘作长虹贯牛斗。
黄陵庙前莎草春,黄陵女儿茜裙新。轻舟短棹唱歌去,水远山长愁杀人。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