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在疏林积霭间,举头无处不苍山。
老松怪石莫知岁,幽鸟孤云相与闲。
衮衮红尘嗟宦路,时时飞梦绕禅关。
上方大士观空坐,应笑喧卑数往还。
强至(一○二二~一○七六),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除泗州司理参军,歷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韩琦判永兴军,辟爲主管机宜文字,辗转在韩幕府六年。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召判户部勾院,迁群牧判官。九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卒,年五十五。其子浚明集其所遗诗文爲《祠部集》四十卷,曾巩爲之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祠部集》三十五卷,又《韩忠献遗事》一卷。《咸淳临安志》卷六六、清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强志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武英殿聚珍版木活字本(简称活字本)、武英殿聚珍版同治七年刻本(简称同治本)。另辑得集外诗四首,附于卷末。
诗词:《再宿白岩院》
作者:强至
朝代:宋代
译文:
在疏林积霭间的寺庙,
抬头望去无处不是苍山。
古老的松树和奇特的石头,
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岁月。
幽静的鸟儿和独自的云彩,
相互陪伴,在闲适中徜徉。
纷纷扰扰的尘世,感叹宦途之路,
时刻飞荡梦想,围绕着禅宗的关卡。
上方的大士静静观空坐,
应当嘲笑喧嚣的凡俗人来来往往。
诗意:
这首诗以自然景观和禅宗思想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纷繁世俗的感慨和对禅修生活的向往。诗中的白岩院位于疏林之间,周围苍山环绕,景色幽美。老松和怪石象征着岁月的沧桑,而幽鸟和孤云则彰显了诗人追求宁静和自由的心境。诗人对尘世纷扰的嗟叹和对禅修境界的渴望交织在一起,上方的大士则象征着超脱凡尘的智者。
赏析: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将人与自然、人与内心的关系融为一体。诗人以苍山、老松、怪石、幽鸟和孤云等形象,表达了对岁月变迁和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诗人对尘世的厌倦和对禅修生活的向往在诗中得到了表达。上方的大士观空坐,不为纷繁世事所扰,与闲适的自然景色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超越。整首诗意蕴含深远,给人以静心思考的空间,引发人们对生活意义和内心自由的思考。
溪上龙蛇屋,萧条帝子祠。竹痕当日泪,山色后人疑。仙服霞留绮,新装月印眉。楚民亡水旱,箫鼓谢神禧。
不是神,不是鬼。突出人前,是何面嘴。妙因等闲觑破,扣齿擎拳顶礼。唵苏嚧苏嚧{左口右悉}唎{左口右悉}唎。
泼落琼华作雨蒙,迷离高树映寒空。莫寻云外瑶台侣,且对尊前鹤发翁。
子长交游莫救,孙盛门户机危。执简而往误矣,阁笔相视得之。
荦确山行穿翠微,石云秋露湿秋衣。朦胧小睡还成梦,讽咏新诗且疗饥。千里归来人事改,四年辛苦旧容非。只应亭下青云盖,依旧苍腰耸十围。
扁舟触热下涪忠,肩耸无人肯拍洪。诗送凉风天外至,鱼龙起舞浪化中。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