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致政龙图给事吴公挽词二首》

勇退湖山地,心期白傅论。
仙风占苍岭,乐土并桃源。
壮节传交旧,儒科付子孙。
修龄才八十,殄瘁只声吞。

作者介绍

韩元吉(一一一八~?),字无咎,号南涧翁,祖籍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南渡后居信州上饶(今属江西),维玄孙,淲父。早年尝师事尹焞,初与从兄元龙试词科不利,后举进士,爲南剑州主簿。高宗绍兴二十八年(一一五八),知建安县。孝宗干道元年(一一六五),爲江南东路转运判官(《景定建康志》卷二六)。后出入中外,两知婺州,一知建宁府等,入朝爲中书舍人、大理少卿、龙图阁学士、吏部侍郎等,中间曾出使金国。官至吏部尚书、颍川郡公。晚年退居信州,淳熙十三年(一一八六)尚存世。有《南涧甲乙稿》七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 韩元吉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涧甲乙稿》爲底本,校以武英殿聚珍本(简称聚珍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致政龙图给事吴公挽词二首》是宋代诗人韩元吉创作的一首挽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勇退湖山地,心期白傅论。
仙风占苍岭,乐土并桃源。
壮节传交旧,儒科付子孙。
修龄才八十,殄瘁只声吞。

诗意:
这首诗是韩元吉为给事吴公写的挽词,表达了对吴公的敬意和缅怀之情。吴公勇敢地退隐在湖山之地,心怀对白傅(指白居易)的理论的追求。他仿佛身处仙风所占据的青山之中,享受着与桃源乐土相融合的生活。他的壮节将被传颂给后人,他的儒学知识将传承给子孙。尽管吴公已经年过八旬,但他仍然不辞辛劳,只为将自己的声音传达出去。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吴公的敬慕和赞颂之情。诗中通过描绘吴公退隐湖山的景象,展现了他高尚的品德和追求卓越的精神。他不仅在心灵上追求白傅的理论,还在生活中享受着仙境般的乐土。诗人赞美他的壮节将被传颂,他的儒学将为子孙后代所继承,显示出吴公高尚的人格和文化的延续。尽管年事已高,吴公仍然不辞劳苦,为了将自己的思想和声音传达给更多的人。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表达了对吴公的敬佩之情,赞美他的品德和学问,并将他塑造成一位崇高的长者。通过描绘他退隐湖山的景象,诗人展示了吴公内心的追求和对理论的向往,同时也传达了对他的缅怀和致敬之情。

  • 《菩萨蛮》

    百花未报芳菲信。一枝深得春风近。只有雪争光。更无花似香。孤标天赋与。冷艳谁能顾。庭院好深藏。莫教开路旁。

  • 《高宗建炎初祀昊天上帝》

    灵承上帝,精意感通。声午旁达,粢盛既丰。登降有备,祀有乐终。神之听之,福禄来崇。

  • 《晴景》

    雨来未见花间蕊,雨後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 《酬裴舍人见寄》

    谁道重迁是旧班,自将霄汉比乡关。二妃楼下宜临水,五老祠西好看山。再葺吾庐心已足,每来公府路常闲。诗陪亚相逾三纪,石笥烟霞不共攀。

  • 《至德中途中书事却寄李僴》

    乱离无处不伤情,况复看碑对古城。路绕寒山人独去,月临秋水雁空惊。颜衰重喜归乡国,身贱多惭问姓名。今日主人还共醉,应怜世故一儒生。

  • 《留别》

    梦笔山前君别我,下沙桥上我思君。黄昏更过西阳岭,满目青山与白云。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