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投旱梅戈,忽整潇湘枻。
彭蠡镜中行,桐庭天外倚。
张舜民,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长安(今陕西西安)人。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进士,爲襄乐令。神宗元丰中,应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宜文字。元丰六年(一○八三),因作《西征回途中》诗,贬监邕州盐米仓,改监郴州酒税。哲宗元祐初,以司马光荐,爲监察御史,又因言事出通判虢州。元祐九年(一○九四),以秘书少监出使辽国,使回爲陕西转运使,歷知陕、潭、青三州,元符中罢。徽宗即位,召爲右谏议大夫,旋出知定州,改同州。入元祐党籍,贬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復集贤殿修撰,卒于政和中。着有《画墁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所录,辑爲八卷。《宋史》卷三四七有传。张舜民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画墁集》(其中诗四卷)爲底本。校以鲍廷博刊《知不足斋丛书》本(简称鲍本)。四库所辑张舜民诗较草率,今又从《永乐大典》残本中辑得二十九题三十三首,编爲第五卷。又《画墁集》卷七、卷八爲《郴行录》,中有记行诗十二首,再益以自《全芳备祖》等书中所辑集外诗及断句,合编爲第六卷。
《岳麓寺》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张舜民。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岳麓寺
初投旱梅戈,
忽整潇湘枻。
彭蠡镜中行,
桐庭天外倚。
译文:
初次踏入岳麓寺,
忽然看见潇湘江的船只。
像在彭蠡湖中行舟,
宛如倚在桐庭之外的天空。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初次来到岳麓寺时的景象和感受。岳麓寺位于湖南岳麓山下,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闻名。诗中通过运用意象,把岳麓寺与潇湘江、彭蠡湖和桐庭等地景物相联系,表达了作者在这座寺庙中感受到的宁静和超越尘世的美好。
赏析:
1. 诗词运用了景物的描写和比喻,以表达作者对岳麓寺的情感和想象。旱梅戈、潇湘枻、彭蠡镜、桐庭等词语都是意象丰富的修辞手法,使诗词具有浓郁的艺术氛围。
2. 通过对潇湘江和彭蠡湖的描绘,诗词展现了岳麓寺的宁静和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彭蠡湖是湖南的一座著名湖泊,潇湘江则是江南地区的主要河流,它们象征着湖南的山水风景。
3. 桐庭指的是桐城,是古代传说中的仙境,与天外倚相联系,表达了对岳麓寺境地的赞美和仰慕之情。
4.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岳麓寺的独特感受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充满了诗意和意境。
总的来说,这首《岳麓寺》通过景物描写和意象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对岳麓寺所带来的宁静与美好的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
岁残清夜一溪澄,更爱千峰霁月升。天地高低银色界,山川表裹玉壶冰。裘单拥火宜无倦,石响舟行恐不胜。休数兴来并兴尽,兹游今古亦何曾。
一击当机,千圣莫窥。佩无文印,著粪扫衣。踞魔王殿,开邪见扉。说禅说道,恶口臊齿。论心论性,撒屎撒尿。牵犁上树,拗折称锤。抗戾佛祖,倒行逆施。不是{拗扌换亻}堂,更是阿谁。曲罢酒阑人不会,断肠依旧画娥眉。
上樽不解散牢愁,灵药安能扶死病?千钧强弩无自射虚空,六出奇计终难逃定命。人生斯世无别巧,要在遇物心不竞。忧忘寝食怒裂眦,孰若凭高寄孤咏。炎天一葛冬一裘,藜羹饭糗勿豫谋。耳边闲事有何极,正可付之风马牛。
青阳三巳日,佳气九城中。洛饮传周俗,溱诗载郑风。停轮浮桂醑,解袂泛兰丛。选胜开慈宴,多欢组绶同。
鱼梁沙浅鹭争淘,处处村田响桔槔。一夜城西苕水下,酒船直并小楼高。
城外萧萧北风起,城上健儿吹落耳。将军玉帐貂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飞。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