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垣疏户略藏遮,翠竹长松夹径斜。
游宦归来四十载,粗成好事一田家。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再赋葺居三绝》是苏辙在宋代所写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文译文:
短墙稀门轻遮蔽,
翠竹长松夹斜径。
四十载游宦归来,
一田家事粗粗成。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苏辙回到家乡,对自己重新修葺住宅的景象。诗人描述了住宅的简朴和自然环境的美丽,表达了对平凡生活的赞美和对家庭和田园生活的向往。
赏析:
首句“短垣疏户略藏遮”,表达了住宅短墙和稀疏的门窗,以及遮蔽的轻盈感。这种简朴的居所给人一种宁静和隐蔽的感觉。
接下来的一句“翠竹长松夹径斜”,通过描绘翠竹和长松夹在一条斜径两旁,展示了住宅周围的优美自然环境。这种自然景色与简朴的居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凸显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第三句“游宦归来四十载”,表明诗人在外游历了四十年后回到了家乡。这句话透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重返家庭生活的喜悦之情。
最后一句“粗成好事一田家”,表达了诗人在一片田园中粗粗地完成了一些好事。这里的“一田家”指的是诗人的家庭,也可以理解为整个乡村的家庭。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家庭和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珍视。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苏辙回归家乡的场景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家庭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简朴、宁静生活的追求和珍视。这首诗词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展现了苏辙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从来岩壑守孤踪,岂料移归宝籞中。幸在交游一人数,愿勤培植百年功。朱门纵有三千客,青眼毋忘十八公。根本既深枝叶茂,相期直上碧霄中。
从心之岁自由身,恩许前期脱缙绅。一褐林泉侣樵牧,熙熙端是太平人。
路转几山腰,地寻双海眼。涧咽吕公泉,桥横蜀道几。主人去不归,山空春事晚。何时具蔬笋,开门延客饭。
信是长安远,休疑蜀道难。千崖悬尽斗,万石列皆攒。举足无非仄,扪心每为寒。不堪天更雨,政欲助吾官。
平生心赏有高踪,更喜夤缘造化中。语次欲传须柳子,诗宗不愧是江翁。无言可究称醇德,有眼能看拜不风。共睹谢庭兰玉秀。只今攀桂广寒宫。
晨光晓色扫檐晶。寒斋蝶梦惊。乱飘鸳瓦细无声。游扬柳丝轻。书幌冷,竹窗明。柴门只独扃。一尊浊酒为谁倾。梅花相对清。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