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萤火》

翩翩飞蛾掩月烛,见烹膏油罪莫赎。
嘉尔萤火不自欺,草间相照光煜煜。
却马已录仙人方,映书曾登君子堂。
不畏月明见陋质,但畏风雨难为光。

作者介绍

陈与义(一○九○~一一三八),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徽宗政和三年(一一一三)登上舍甲科,授开德府教授。宣和四年(一一二二)擢太学博士、着作佐郎(《容斋四笔》卷一四)。谪监陈留酒税。南渡后,避乱襄汉湖湘。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召爲兵部员外郎。绍兴元年(一一三一)迁中书舍人,兼掌内制。拜吏部侍郎,改礼部。四年,出知湖州。五年,召爲给事中(宋《嘉泰吴兴志》卷一四)。以病告,提举江州太平观。復爲中书舍人。六年,拜翰林学士、知制诰。七年,爲参知政事。八年,以资政殿学士知湖州,因病,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卒,年四十九(《紫微集》卷三五《陈公资政墓志铭》)。有《简斋集》三十卷、《无住词》一卷传世。《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陈与义诗,以元刻《增广笺注简斋诗集》(此本爲瞿氏铁琴铜剑楼旧藏,《四部丛刊》据以影印,旧说宋刻,藏北京图书馆)及元抄《简斋外集》爲底本。校以日本翻刻明嘉靖朝鲜本《须溪先生评点简斋诗集》(简称须溪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及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简斋集》(简称四库本)等。编爲三十一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萤火》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陈与义。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翩翩飞蛾掩月烛,
见烹膏油罪莫赎。
嘉尔萤火不自欺,
草间相照光煜煜。
却马已录仙人方,
映书曾登君子堂。
不畏月明见陋质,
但畏风雨难为光。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萤火虫在月光下的形象和寓意。诗人通过描绘萤火虫的形态和行为,表达了一种独特的精神境界。

赏析:
首句“翩翩飞蛾掩月烛”,以形容词翩翩来描绘飞舞的萤火虫,将其比喻为遮蔽月亮的烛光。这句话展示了萤火虫的美丽和光芒。

第二句“见烹膏油罪莫赎”,表达了萤火虫一旦被捕捉并烧灼,就无法挽回的命运。这句话暗示了一种脆弱的存在,也可以理解为对美好事物的破坏的警示。

第三句“嘉尔萤火不自欺”,这句话表达了萤火虫的自然本性,它们并不自欺,保持自己的本真。

第四句“草间相照光煜煜”,这句话描绘了萤火虫在草丛间相互映照的景象,形容其光芒璀璨。

接下来的两句“却马已录仙人方,映书曾登君子堂”,表达了萤火虫的美丽和高尚之处。将其比喻为仙人和君子,充满了诗人对其高贵品质的赞美。

最后两句“不畏月明见陋质,但畏风雨难为光”,表达了诗人对萤火虫的敬佩之情。尽管萤火虫在月光下会显露出其不完美的一面,但它们却害怕风雨,无法维持光芒。

整首诗通过对萤火虫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与脆弱、高贵与渺小的思考和感慨。它传达了一种对自然界中微小而美好存在的赞美,以及对光明与困境的思考。

  • 《书管掾所抄张安国诗》

    天上张公子,诗轻万户侯。驾车追熟路,顺水放轻舟。化鹤惊何远,藏山散莫收。可人秋浦掾,著力为冥搜。

  • 《太平老豁庵》

    父母胞胎未结前,赵州识后笑南泉。豁然道与虚空似,不道虚空似豁然。

  • 《晓发公安(数月憩息此县)》

    北城击柝复欲罢,东方明星亦不迟。邻鸡野哭如昨日,物色生态能几时,舟楫眇然自此去,江湖远适无前期。出门转眄已陈迹,药饵扶吾随所之。

  • 《春夕与西林老月下坐二首》

    燕子呢喃君得知,深谈实相妙难思。久参贝叶云何梵,一见桃花更不疑。一物言无也大奇,如何半夜却传衣。於知见处生知见,在是非中起是非。

  • 《偈五首》

    宗乘一唱殊途绝,万别千差俱泯灭。通身是口难分雪,金刚脑后三斤铁。

  • 《次弟观二首呈雪航》

    流俗方澜倒,禅心自铁顽。人于诗信老,天与病全閒。拄杖溪山曲,移尊雪月閒。相逢多拙句,为我细修删。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