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里铅华今日见,胸中冰炭几时除。
欲知老子消怀处,静夜青灯一卷书。
贺铸(一○五二~一一二五),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北宗狂客,卫州(今河南汲县)人。以唐贺知章爲远祖,因自称越人。初以外戚恩爲右班殿直,官监军器库门、临城酒税、徐州宝丰监等。哲宗元祐七年(一○九二),以李清臣、苏轼等荐,监鄂州宝泉监。丁母忧服除,通判泗州、太平州,管勾亳州明道宫。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以承议郎致仕,卜居苏南。又以荐復起,管勾杭州洞霄宫。宣和元年(一一一九)再致仕。七年,卒于常州,年七十四。铸善爲词章,以填词名家,因《青玉案》词“梅子黄时雨”句,世称贺梅子。诗亦爲时人所重,自编《庆湖遗老诗集》前后集,今有前集传世。集中诗题下多详注作诗年月及诗中涉及的人物里居姓字,见出今本仍系自编本之旧。事见《庆湖遗老诗集》原序及附录《贺公墓志铭》,《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贺铸诗,以明谢氏小草斋抄本(今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底本在原集九卷后增补“拾遗”“补遗”各一卷。参校清干隆彭氏知圣道斋抄本(简称清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及宜秋馆刊《宋人集乙编》本(简称宋人集),并酌校宋陈思《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小集)中所收诗。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丹阳客舍示曾纡公衮》是宋代贺铸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丹阳客舍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追求心境的愿望。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眼里铅华今日见,
胸中冰炭几时除。
欲知老子消怀处,
静夜青灯一卷书。
诗词的意境主要围绕着两个对立的意象展开,即眼里的铅华和胸中的冰炭。铅华代表了世俗的繁华和浮华,而冰炭则象征了内心的冷漠和痛苦。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这些矛盾境况的思考和追求。
诗的第一句“眼里铅华今日见”,表明作者眼中的繁华世界今天才看到。这句话暗示了作者对于世俗的觉醒和对虚幻事物的认识。第二句“胸中冰炭几时除”,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冷漠,同时也暗示了他对于这种状况的渴望改变。
接下来的两句“欲知老子消怀处,静夜青灯一卷书”,表达了作者寻求内心平静和解脱的愿望。他希望通过静夜中的独处和阅读一卷书籍来消除内心的痛苦和迷惘。这里的“老子”可能指的是道家哲学家老子,暗示了作者希望通过修身养性来达到内心的宁静和解脱。
整首诗词通过对矛盾境况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俗繁华和内心痛苦的思考和追求。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于内心平静和解脱的向往。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展示了贺铸独特的诗歌才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别离何从生,乃在亲爱中。反念行路子,拂衣自西东。日昃不留宴,严车出崇墉。行游非所乐,端忧道未通。春野百卉发,清川思无穷。芳时坐离散,世事谁可同。归当掩重关,默默想音容。
四簷寒雨滴秋声,醉起重挑背壁灯,世事不穷身不定,令人閒忆虎谿僧。
中山士马如云屯,号令惟觉将军尊。熊旗犀甲罗左右,金钲鸣鼓喧朝昏。少年畎亩老为将,谁能复记躬耕村。东坡先生事业异,道岐不得安修门。眼前富贵念不起,惟有山林劳梦魂。榛中奇石安至此,坐蒙湔洗见本根。奔流骤浪势万里,至画乃扫笔墨痕。黄牛三峡固细事,赤壁长江何足论。
孔子之文满天下,孔子之道满天下。得其文者公卿徒,得其道者为饿夫。
僻好唯泉石,深居任草莱。宁辞幽步远,且放好怀开。绿树莺求友,青坡雉应媒。因逢道人语,月出始能回。
竹马同游,平生志、相期霄壑。今老矣,儒冠宁误,戎装徒著。卷起鲸鲵江海事,放教禽鸟山林乐。问尚堪、舞剑渡河无,公应莫。粟可饭,衣从恶。秫可酒,茶胜薄。但此身长健,老天不错。竹院昼闲参内景,蒲团夜坐披圆觉。愿此生、无愧北山猿,西湖鹤。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