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抱瓮》

搰搰抱瓮人,汒呼治其内。
仲尼为所轻,子贡无以对。
舍器欲还朴,为量固已隘。
苟得浑沌真,宁羞事机械。

作者介绍

秦观(一○四九~一一○○),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神宗元丰八年(一○八五)进士,授蔡州教授。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以荐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试,未第。五年,召爲祕书省校对黄本书籍(《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四三)。六年,迁正字(同上书卷四六二),兼国史院编修官。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出爲杭州通判,道贬处州监盐酒税。三年,削秩徙郴州。四年,编管横州。元符元年(一○九八),除名,移雷州(同上书卷五○二)。三年,放还,至藤州卒,年五十二。有《淮海集》四十卷,《后集》六卷,《长短句》三卷。事见《秦观词年表》(《淮海居士长短句》附录二),《宋史》卷四四四有传。秦观诗,以宋干道高邮军学刻《淮海集》(藏日本内阁文库)爲底本,原集唱和诗多误入他人之作。参校宋干道高邮军学刻、绍熙谢雩修补本(简称谢本,藏北京图书馆,残存二至十一卷,四十卷,后集一至四卷)、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旧藏眉山文中刻《淮海闲居集》(简称文本,藏北京图书馆)、明鄂州张綖刻本(简称张本)、清高邮王敬之刻本(简称王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六卷。

作品评述

诗词:《抱瓮》
作者:秦观(宋代)

搰搰抱瓮人,汒呼治其内。
仲尼为所轻,子贡无以对。
舍器欲还朴,为量固已隘。
苟得浑沌真,宁羞事机械。

中文译文:
抱着瓮的人,喃喃自语地整理其中的内容。
即使孔子看不起他,子贡也无话可说。
舍弃世俗的器物,希望回归朴素,
但是限制已经很窄。
只要能够获得混沌的真谛,
宁愿不去羞耻地追求功利。

诗意和赏析:
《抱瓮》是秦观的一首宋代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于追求纯粹和真实的态度。诗中的抱瓮人可以理解为一个隐士或者是追求道德和真实的人。他默默地整理着瓮中的内容,代表着他在追求内心世界的净化和升华。孔子轻视他,说明他的追求超越了世俗和功利的范畴,而子贡无话可说,则表示他无法与抱瓮人对话,因为他没有找到更好的回应。

诗中提到舍弃器物、回归朴素,表达了抱瓮人舍去物质和虚荣的追求,希望追求内心的平静与真实。然而,即使选择了朴素,却发现限制已经很窄,这可能暗示了现实世界对于追求真实的人存在着诸多阻碍和约束。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抱瓮人对于混沌的追求。混沌代表着最原始的状态和真实,作者若能得到混沌的真谛,宁愿不去羞耻地追求功利的机械化事物。这里可以看出,秦观强调了内心的自由和真实的追求,对于功名利禄的追逐持有批判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抱瓮人的形象,表达了对真实、朴素和混沌的追求,以及对功利世界的批判。它呈现了秦观追求内心自由与真实的思想情怀,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世俗功利的矛盾心态。

  • 《早过临淮》

    夜来三渚风,晨过临淮岛。湖中海气白,城上楚云早。鳞鳞鱼浦帆,漭漭芦洲草。川路日浩荡,惄焉心如捣。且言任倚伏,何暇念枯槁。范子名屡移,蘧公志常保。古人去已久,此理今难道。

  • 《满目青山轩》

    满目青山似画图,道人于此即安居。不知世上功名好,但觉门前车马疏。风月四时同笑傲,乾坤千古一蘧庐。我生亦有林泉癖,欲老衡茅愧不如。

  • 《别张景嵩》

    我虽识君晚,君能知我心。我心昭亭水,见底无尺寻。照之不为隐,测之不为深。鱼虾既混混,藻荇亦侵侵。终当至沧海,浴日开黄金。君当下滩去,石浪激寒音。犹能洗君目,病瞖云销岑。

  • 《熙宁以后祀高禖六首》

    郊禖之应,笔自生商。诞膺实命,濬发其禅。天材蕃衍,行称君王。本支万世,兴天无疆。

  • 《晚步独至西三首》

    睡起方床日未斜,旋移屐齿破晴沙。石栏独立数归鸟,高树无风落柿花。

  • 《文宣王及其弟子赞》

    惟子有道,天与异容。状虽云恶,德则其丰。南止江沱,学者云从。取士自兹,貌或非公。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