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闻长啸春风里,荆棘丛边访旧踪。
地接苏门山近远,荒台突兀抵高峰。
贾岛,字浪一作阆仙,范阳人。初为浮屠,名无本。来东都时,洛阳令禁僧午后不得出,岛为诗自伤,韩愈怜之,因敎其为文,遂去浮屠,举进士。诗思入僻,当其苦吟,虽逢公卿贵人,不之觉也。累举不中第,文宗时,坐飞谤,贬长江主簿。会昌初,以普州司仓参军迁司户,未受命卒。有《长江集》十卷,小集三卷,今编诗四卷。 贾岛,字浪一作阆仙,范阳人。初为浮屠,名无本。来东都时,洛阳令禁僧午后不得出,岛为诗自伤,韩愈怜之,因敎其为文。遂去浮屠,举进士。诗思入僻,当其苦吟,虽逢公卿贵人,不之觉也。累举不中第。文宗时,坐飞谤,贬长江主簿。会昌初,以普州司仓参军迁司户,未受命卒。有长江集十卷,小集三卷,今编诗四卷。 贾岛字浪仙,范阳人。初为僧,法名无本。韩愈重其才,劝之还俗。文宗时为长江(属剑南道遂州)主簿,后改普州(亦属剑南道)司仓参军。武宗会昌三年七月卒,年六十四(据苏绛撰《唐故司仓参军贾公墓志铭》)。补诗一首。
阮籍啸台
如闻长啸春风里,
荆棘丛边访旧踪。
地接苏门山近远,
荒台突兀抵高峰。
中文译文:
仿佛听到长啸声在春风中,
我沿着荆棘丛边寻找旧时的足迹。
这片土地与苏门山相接近又相距远,
荒台突兀地抵在高峰上。
诗意和赏析:
《阮籍啸台》是唐代贾岛创作的一首诗,通过描写人物在春风中听到阮籍的长啸声,寻找他的足迹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阮籍的赞美和敬仰。
诗人以春风为背景,通过听到长啸声来引出主题。春风是生机勃勃的象征,而长啸声则表达了诗人对阮籍的崇敬和钦佩之情。长啸声在春风中回荡,显得雄壮有力,使人心潮澎湃。
诗人在描写阮籍的足迹时,用了“荆棘丛边”这样形象生动的词句,强调了寻找的艰难和不易。阮籍是魏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酷爱烹调,性格豪放,生活不羁,对儒家礼仪不甚在意。贾岛以荆棘丛边来比喻阮籍的生活之道,既表达了阮籍放浪不拘的个性,又抒发了诗人对他的景仰和敬仰。
诗中还描绘了苏门山和荒台。苏门山与诗人所在的地方相接近又相距远,暗示了阮籍听到的长啸声也是遥远传来的,而不是直接在诗人身边啸起的。荒台突兀地抵在高峰上,象征着阮籍的个性与众不同,与常人格格不入。
整首诗通过描绘背景和情景,展示了诗人对阮籍的赞美与敬佩,表达了对他个性的认同与追求自由不拘的向往。诗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启发和思考。
身到瀛洲须命好,官称庚氏莫言卑。
稻田高下欲分畦,积潦瀰茫隔寸堤。天意未收连夜雨,农功良苦半身泥。一丸莫救风涛决,千顷空怜稼穑低。朝满夕除应可信,望晴心绪忆昌黎。
喜得家书睡不成,拥衾欹枕数寒更,冲风勿板俄惊晓,映日纱窗又报晴。蹀躞过桥朝马响,咄嗟争道担夫声。利名失脚时回首,虽未能忘也较轻。
闻爇炉香要决疑,不疑何用卜著龟。圣人自有韦编在,进退存亡岂不知。
全家居小艇,面色总成黧。何可偏多子,平生仅一妻。螺羹兼蚬肉,稗粥和秔粞。细省庄周语,逍遥理未齐。
过了秦灰汉又唐,衣冠谁不是牙郎。河东柳氏何师法,奴婢犹知蹈大方。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