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赏扬州百种花。
因循忘却鬓苍华。
客闲惯刻分题烛,坐久还生醉眼霞。
催掺鼓,趁鸣笳。
未应回首问归槎。
清明寒食风烟地,判到今春不着家。
陈造(一一三三~一二○三),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太平州繁昌尉。歷平江府教授,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并权知州事。房州秩满,爲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于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有《江湖长翁文集》四十卷,由子师文刊刻行世,陆游爲之序,已佚。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一六一八)仁和李之藻获抄本,与秦观集同刊于高邮。事见本集卷首自序及元申屠駉《宋故淮南夫子陈公墓志铭》。 陈造诗,以明李之藻刊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诗集外的作品另编一卷。
《鹧鸪天》是宋代诗人陈造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扬州欣赏百种花卉时的情景,以及他在醉酒后迷失方向的感受。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遍赏扬州百种花。
漫不经心忘记岁月的更迭。
游客们习惯性地在花前刻分题烛,
久坐之后,他们的眼神模糊,像是被夕阳的霞光所迷离。
催促着节拍的鼓声,
伴随着欢快的笳鸣。
然而,在这美景之中,我却不愿回首问往回的船。
清明寒食的时节,寒风迷蒙了眼前的地方,
判定此刻就是今年春天,却没有回家。
这首诗直接以描写的方式展现了扬州的美景,尤其是百种花卉的芳香和色彩。作者描述自己游赏时的状态,以及他对时间流逝的漠然和忘却。诗中提到的“刻分题烛”是指游客们刻题并点燃蜡烛留念的习惯,而“醉眼霞”则是形容作者的视线朦胧。通过这些描写,诗人表达了游客们迷失在美景之中的状态。
诗的最后两句“判到今春不着家”,表面上是描述作者在风景中迷失方向,同时也传递出一种对家乡思念的情感。清明寒食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在这节日里,人们往往会思念故乡和亲人。诗人以此意象,表达了对家的思念和渴望。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典雅的意象描述了扬州的美景和诗人的情感体验,诗意深沉而内敛。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作者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忘却与对家乡思念的矛盾感受,让读者深入思考人生的虚无感和归属感。
文章不世用,沦落掩山阿。命也人无奈,悲哉天谓何。至交嗟我少,双泪为君多。遥想山阳暮,秋风吹薜萝。
南陌归虽人,东篱兴又新。无求觉身贵,好俭失家贫。引水常终日,栽花又过春。桃源不须觅,已是葛天民。
钱塘昔闻水仙庙,荆州今见水仙花。暗香静色撩诗句,宜在林逋处士家。
啾啾青雀儿,飞来飞去仰天池。逍遥饮啄安涯分,何假扶摇九万为。
堂前梅树花初遍,露坐看花对夕风。苦恨夜收春色去,故移灯入素光中。乱争短发愁边白,清映衰颜酒后红。醉眼却来寻不见,只疑林月碎玲珑。
春风依旧,著意隋堤柳。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去年紫陌青门,今宵雨魄云魂。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