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点绛唇》

秋气微凉,梦回明月穿帘幕。
井梧萧索。
正绕南枝鹊。
宝瑟尘生,金雁空零落。
情无托。
鬓云慵掠。
不似君恩薄。

作者介绍

王安国(一○二八~一○七四),字平甫,临川(今属江西)人。安石弟。神宗熙宁初召试,赐进士及第,除武昌军节度推官,西京国子教授。官满,召爲崇文院校书,改秘阁校理。政见与安石不合,吕惠卿爲相时,因与郑侠狱牵连,夺官放归。熙宁七年卒,年四十七。有文集六十卷,已佚。今存《王校理集》(见《两宋名贤小集》)一卷。事见《临川集》卷九一《王平甫墓志》,《宋史》卷三二七有传。王安国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爲底本,酌校他书,连同新辑集外诗合编爲一卷

作品评述

《点绛唇》是宋代诗人王安国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秋气微凉,梦回明月穿帘幕。
井梧萧索。正绕南枝鹊。
宝瑟尘生,金雁空零落。
情无托。鬓云慵掠。
不似君恩薄。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的景象,以及诗人内心的情感。秋天的气息微凉,让人感到凉爽宜人。诗人回忆起在明亮的月光下,梦回过去的时光。井边的梧桐树萧索凋零,南枝上的鹊鸟围绕飞舞。宝瑟被尘埃所覆盖,金雁孤零零地飞过。诗人的情感无处寄托,他的头发像乌云一样懒散难梳。这种情感与君主的恩宠相比显得微薄。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情感,展示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奈。诗人运用自然景物的描绘,将自己的情感与之相对照,表达了他内心的孤独和无依。秋天的凉意、枯落的景象以及鹊鸟的围绕,都成为了诗人内心情感的象征。宝瑟尘生、金雁空零落,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失去了宝贵的东西,无法再寻得满足和安抚。诗人的情感无法得到托付,他的鬓发乌云般杂乱,进一步凸显了他内心的不安和焦虑。

整首诗以简洁、凄凉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诗人的心境,展示了一种寂寞、无奈的情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无助,同时也传达出一种对现实境遇的不满和不安。这首诗表达了王安国对时代的痛楚和对人世间虚妄的思考,展示了他敏锐的触觉和对人情世故的洞察力。

  • 《别俞君任通判三首》

    房陵望毗陵,计舍六十余。今我从远役,羡君方逸居。逸劳不足道,会合嗟愈疎。向来江南北,二年能几书。残山剩水地,诗题当不虚。得句茹不吐,思君定愁予。遡江日千里,岂无红尾鱼。交情傥未忘,与问今何如。

  • 《满江红(丙辰生初自赋)》

    明日生初,还知否、明年六十。嗟老矣、满头都缟,寸心犹赤。三十载间尘土债,几千里外风涛役。赖君天、许放故山归,恩无极。出而作,入而息。美可茹,鲜可食。任浩书空咄,禹笑人寂。断国谋王非我事,抱孙弄子聊吾适。且从今、时复一中之,杯中物。

  • 《见志》

    去岁买琴不与价,今年沽酒未还钱。门前债主雁行立,屋里醉人鱼贯眠。

  • 《题妓莱儿壁(一作题北里妓人壁)》

    鱼钥兽环斜掩门,萋萋芳草忆王孙。醉凭青琐窥韩寿,闲掷金梭恼谢鲲。不夜珠光连玉匣,辟寒钗影落瑶尊。欲知肠断相思处,役尽江淹别后魂。

  • 《戏呈尧夫》

    近来朝野客,无座不谈禅。顾我何为者,逢人独懵然。羡君诗即好,说佛众谁先。只恐前身是,东都白乐天。

  • 《丁丑古历三月一日,与筱卿葵生贤、竹林大林》

    白傅昔年游赏时,山灵故遣芳菲尽。倘如今日春三日,花放何须更作诗。名缰利锁叹滔滔,谁识深山洞口桃。白傅原是无迁谪,缘明佛理故清高。人间花事斗鲜妍,此地当年若让先;久绝贪争白太傅,相看相感意缠绵。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