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潢濯月,金茎团露,一日清于一日。
昨宵云雨暗河桥,似划地、不如今夕。
乘查信断,_机人去,误了桥边消息。
天孙问我巧何如,正为怕、不曾陈乞。
魏了翁(一一七八~一二三七),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宁宗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进士,授签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嘉泰二年(一二○二),召爲国子正,次年改武学博士。开禧元年(一二○五),召试学士院,以阻开边之议忤韩侂胄,改秘书省正字。次年出知嘉定府。史弥远当国,力辞召命。丁父忧,筑室白鹤山下,开门授徒。起知汉州、眉州。嘉定四年(一二一一)擢潼川路提点刑狱,歷知遂宁、泸州、潼川府。十五年,召爲兵部郎中,累迁秘书监、起居舍人。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因言事以首倡异论、朋邪谤国黜靖州居住。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起爲潼川路安抚使、知泸州。端平元年(一二三四),召权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以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督视江淮京湖军马。嘉熙元年卒,年六十。謚文靖。遗稿由其子近思、近愚刊行,传世有《鹤山先生大全文集》一百九卷。事见本集卷首宋淳祐九年吴渊序、清缪荃孙《魏文靖公年谱》,《宋史》卷四三七有传。 魏了翁诗,以《四部丛刊》影印宋开庆元年刻本爲底本(此本有残缺,据目录,卷首即夺《游古白鹤山》、《和薛秘书绂闻鸦韵》、《和虞永康刚简沧江鹤再诞雏》三诗,但实爲传世诸本之祖)。校以明嘉靖吴凤高翀刻本(简称吴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鹊桥仙(七夕之明日载酒李彭州_家即席赋)》是宋代魏了翁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银潢濯月,金茎团露,一日清于一日。
昨宵云雨暗河桥,似划地、不如今夕。
乘查信断,_机人去,误了桥边消息。
天孙问我巧何如,正为怕、不曾陈乞。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七夕节的情景。诗中首先描绘了明亮的月光洗涤着银河,金色的草茎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强调了这一天的清新与美好。接着,诗人回忆起昨夜的云雨遮掩了鹊桥,而今夜的情况却不同,更加美好。然而,诗人错过了桥边的消息,原因可能是没有及时乘车或者错过了传递消息的人。最后,诗人说到天孙(牛郎织女)问他巧妙的手法如何,而他因为担心而没有陈述自己的请求。
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绘七夕节的场景为主线,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刻的向往和错失的遗憾之情。诗中使用了银潢濯月、金茎团露等意象化的描写手法,使诗句更加生动。通过对昨夜和今夜的对比,诗人展示了今夜的美好景象,强调了时光的流转和珍贵。而对于错过桥边消息的遗憾,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刻的渴望和对机会的珍惜。
整首诗词表达了人们对于美好时刻的向往和珍惜,同时也道出了错过机会所带来的遗憾。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描绘,诗人展示了对于爱情和美好时刻的追求与珍视。这首诗词既有表达情感的内在含义,也有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充分体现了宋代诗词的特点。
身到瀛洲须命好,官称庚氏莫言卑。
稻田高下欲分畦,积潦瀰茫隔寸堤。天意未收连夜雨,农功良苦半身泥。一丸莫救风涛决,千顷空怜稼穑低。朝满夕除应可信,望晴心绪忆昌黎。
喜得家书睡不成,拥衾欹枕数寒更,冲风勿板俄惊晓,映日纱窗又报晴。蹀躞过桥朝马响,咄嗟争道担夫声。利名失脚时回首,虽未能忘也较轻。
闻爇炉香要决疑,不疑何用卜著龟。圣人自有韦编在,进退存亡岂不知。
全家居小艇,面色总成黧。何可偏多子,平生仅一妻。螺羹兼蚬肉,稗粥和秔粞。细省庄周语,逍遥理未齐。
过了秦灰汉又唐,衣冠谁不是牙郎。河东柳氏何师法,奴婢犹知蹈大方。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