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临江仙》

醉帽吟鞭花不住,却招花共商量。
人生何必醉为乡。
从教斟酒浅,休更和诗忙。
一斗百遍风月地,饶他老子当行。
从今三万六千场。
青青头上发。
还作柳丝长。

作者介绍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歷城(今山东济南)人。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衆抗金。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爲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孝宗干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歷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爲言者论罢。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未几又爲言者论罢。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弃疾以词着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爲《辛稼轩诗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爲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作品评述

《临江仙》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醉倒在帽子上吟唱,手中花鞭不停摆荡。
却邀花儿一同商量,人生何必沉醉于乡。
不要斟满酒杯,别再忙着吟诗。
一斗酒可以品味百次风月之地,让那老子去行走吧。
从今以后,三万六千个场景中,
青青发丝上还长着柳丝。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辛弃疾对于人生态度的思考和感慨。诗中的“醉帽吟鞭花不住”描绘了诗人陶醉于酒和诗歌之中,表达了他的豪情壮志和不羁的个性。然而,他却意识到人生不能一直沉迷于醉乡,需要理智地面对现实,并认识到醉酒和写诗并非人生的全部。他呼吁自己不要再沉溺于酒和诗的忙碌中,而是要懂得欣赏生活中其他的美好事物。

赏析:
《临江仙》是一首表达辛弃疾个人感慨和人生态度的诗词。诗中的“醉帽吟鞭花不住”和“从教斟酒浅,休更和诗忙”展现了诗人豪情壮志和对诗酒生活的热爱。然而,诗人意识到人生需要更多的面向和追求,他认为沉迷于醉酒和写诗是不够的,人生的价值还在于去欣赏其他美好的风景。诗中的“一斗百遍风月地,饶他老子当行”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多角度地体验生活,不仅仅局限于醉酒和写诗。最后两句“从今三万六千场,青青头上发,还作柳丝长”则以形象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许。

辛弃疾是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词擅长表达豪情壮志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临江仙》这首诗词中的思想深邃,表达了辛弃疾独特的人生观和对自我境界的追求,同时也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欣赏。这首诗词通过鲜明的形象和抒情的语言,给人以启示和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 《绍熙四年加上寿圣皇太后尊号八首》

    德厚重闱,冲瞻焠穆。何以我之,惟慈惟福。宣镂精鏐,册镌华玉。物盛礼崇,丕昭群目。

  • 《前仁和郑宰侨富阳与陈宰往还以诗余寓妙山得》

    宣化承流退自公,优柔厌饫有新功。先天勘破道玄牝,后社推为诗长雄。情性唐虞三代上,篇章韶濩六{径彳换音}中。河汾所续吾其再,首录东吴两国风。

  • 《初离陈寄孙户曹兄弟》

    三年流落寓于陈,一命青衫淮水滨。城北桥边长送别,扁丹今自作行人。

  • 《寄新息家叔》

    风雨淮西梦,危魂费九升。一官遮日手,两地读书灯。见客深藏舌,吟诗不负丞。竹林虽有约,门户要人兴。

  • 《春雨早雷》

    东北春风至,飘飘带雨来。拂黄先变柳,点素早惊梅。树蔼悬书阁,烟含作赋台。河鱼未上冻,江蛰已闻雷。美人宵梦著,金屏曙不开。无缘一启齿,空酌万年杯。

  • 《丁亥三月十五日》

    茫茫月色如溪沙,万里不有纤云遮。今年寒气争春来,雪大如掌随惊雷。临川城中三月雨,城东大丘汩为渚。天地惨惨无开时,常恐蛰死和与义。此时谓月水中没,溺入蛙肠那复出。岂知今夜月光圆,照彻万物无遗偏。人间有人司重轻,安得知汝有时明。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