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送唐大夫让节归山(一作送唐中丞入道)》

年老功成乞罢兵,玉阶匍匐进双旌。
朱门鸳瓦为仙观,白领狐裘出帝城。
侍女休梳官样髻,蕃童新改道家名。
到时浸发春泉里,犹梦红楼箫管声。

作者介绍

于鹄,大历、贞元间诗人也。隐居汉阳,尝为诸府从事。其诗语言朴实生动,清新可人;题材方面多描写隐逸生活,宣扬禅心道风的作品。代表作有《巴女谣》、《江南曲》、《题邻居》、《塞上曲》、《悼孩子》、《长安游》、《惜花 》、《南溪书斋》、《题美人》等,其中以《巴女谣》和《江南曲》两首诗流传最广。

作品评述

送唐大夫让节归山(一作送唐中丞入道)

年老功成乞罢兵,
玉阶匍匐进双旌。
朱门鸳瓦为仙观,
白领狐裘出帝城。
侍女休梳官样髻,
蕃童新改道家名。
到时浸发春泉里,
犹梦红楼箫管声。

中文译文:

送唐朝大夫让节回山(或作送唐朝中丞入道)

年老功成之后请求罢兵,
在玉阶上匍匐前进,双旌相随。
朱门下是一座仙观,屋顶上饰以鸳鸯瓦,
穿戴着白领狐裘,从帝都城出发。
侍女们不再戴着官样的发髻,
蕃童们改名为道家弟子。
到了那时候,随着泉水的浸润,
仿佛又梦到了红楼中的箫管声。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位年长的朝廷官员让节归山修道的情景。他功成名就之后,请求罢兵,离开了帝都,返回自己的故乡。他的府邸变成了一座修道的神仙观,屋顶上饰以鸳鸯瓦,展现了祥和安宁的氛围。他穿戴着白领狐裘,表明了他已经脱离了俗世的尘嚣。侍女们放下了繁琐的宫廷发髻,蕃童们也改名改姓,改为道家弟子,彻底放弃了以前的世俗身份。返回故乡后,他将在春泉中洗去一切俗尘,仿佛又梦到了红楼中的美好景象。

诗中的描写充满了对古代道家修行的向往和追求。通过修行,人们可以超脱尘世的烦忧,追寻内心的宁静与自在。诗人以简洁明了的文字,将读者带入了这位大夫返乡修道的场景中,让人感受到一种脱离尘俗、追求修炼的向往与浪漫。诗句中暗含了对仙境的描摹,向人们展示了一种至高无上的理想境界,让人沉思。

  • 《桃花菊》

    花神得与换新妆,不著仙家金缕裳。也学时人尚红粉,依前风味带黄香。微醺有意随风舞,独立无言任雨荒。唤作桃红元未称,桃花那解傲秋霜。

  • 《曲水》

    不是山阴画,清流曲更方。欲知三面景,绝胜九回肠。

  •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默而藏,妙而光。月之轮窄,斗之柄长。扶来草木春濡绿,夺去山川霜落黄。相契可处,自然成章。

  • 《癸亥春夜泊娄江哭徐子元晦四首》

    一自夷氛起大东,仪图牖户与家同。犬羊敢蚀金瓯限,虮虱空劳田舍翁。卜式异时真许国,弦高他日岂论功。王师行报收辽海,一盏吾当酹殡宫。

  • 《祝英台近》

    柳烟浓,花露重,合是醉时候。楼倚花梢,长记小垂手。谁教钗燕轻分,镜鸾慵舞,是孤负、几番春昼。自别后。闻道花底花前,多是两眉皱。又说新来,比似旧时瘦。须知两意长存,相逢终有。莫谩被、春光僝僽。

  • 《赠咸阳李少府》

    美貌雄才已少齐,宝书仙简两看题。金刀片片裁新锦,玉步重重上旧梯。鹏到碧天排雾去,凤游琼树拣枝栖。蓬瀛宴罢试回首,一望尘中路正迷。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